◆ 今年9月1日,“友饮吧”无人咖啡馆试营业。
文| 铅笔道 记者 朱明驰
►导语
四面透明的玻璃房内,放着一个简约风书架和一些木质桌椅,两台自动售货机之间靠着一只1米高的玩偶熊。陆续有人进店拍照、休息,也有顾客用手机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自助购物。店内无人值守,却秩序井然。
今年9月1日,对外经贸大学校内,首家“友饮吧”无人咖啡馆试营业。店内核心设备为一台“友饮”咖啡机与一台糕点贩售机(合作公司提供)。开业首日,咖啡机售出400杯咖啡。
目前,公司已在全国投放500台“友饮”咖啡机和1家无人咖啡馆。其中,“友饮”咖啡机日均销售咖啡10~20杯,客单价为12元,毛利率约50%。
注: 张阳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自动贩卖咖啡机
2015年年初,张阳跟团去日本旅游。在地铁站,他看到11台自动售货机摆成一排,零食热饮、毛巾袜子应有尽有,场面很是壮观。在咨询随团留学生后,他才知道,当地的商务楼在设计时便会预留9个位置用于放置自动贩卖机。
回国后,他与一位留美同学谈及此事,被同学的一句话点醒——“无人设备会成为未来的基础设施”。张超回想起大学时,全校只有一台取款机,而如今如果哪一家商场内没有取款机,则会被认为是服务不完善。
无人设备会成为未来趋势,张阳深以为然。但无人设备贩卖什么呢?
张阳瞄准了咖啡市场。通过调研,他得知欧美人均一年内喝掉300杯咖啡,日本是240杯,香港和台湾是150杯,而大陆只有4杯。“不比欧美,起码和香港台湾看齐吧,我们有太大的增长空间。”
他将做自动咖啡机的想法分享给一位做商业地产的朋友,对方当即决定进入该领域。反而是张阳的态度谨慎许多,他先以朋友身份帮其出谋划策。
此刻,他最关心两件事:无人售卖咖啡的产品体验、商业上能否盈利。
一杯好喝的咖啡
张阳喜欢喝咖啡,尤其钟爱美式。在他看来,咖啡属于消费升级的产品,产品体验上,“好喝”是第一重要的。
咖啡豆的品质会影响咖啡口感。他曾针对同行做过调研,竞品公司通常使用50~80元/公斤的咖啡豆原料。而张阳坚持采购意大利某供应商的原料,其成本约400元/公斤。
有朋友曾劝他,做中低端消费者,只要比速溶咖啡好喝就可以了。但张阳并不认同,“即便未来竞争激烈,只要咖啡口感领先同行,对我们来说这个市场永远是蓝海”。
2015年年底,第一台“友饮”咖啡机样机生产完成。设备内研磨器采用“水平对置”技术,使磨刀平面上每点产生均匀的压力,这样一方面保证咖啡豆粉末均匀,另一方面可避免因局部过热导致咖啡“香氛”提前挥发,影响口感。
第二年春节后,天气逐渐变暖。张阳发现销售数据呈下滑趋势,这令他有些恐慌。在与团队讨论后,张阳意识到:咖啡机只能生产热饮,不能加冰,会受季节影响,“夏天几乎不会有人买”。
于是,张阳开始在市面上寻找自动加冰技术。在比较过块冰、沙冰技术后,张阳决定选用“整体制冰即时碎冰”技术,既能保证冰块不粘连,又保证冰块不会“入水即化”。接下来,“友饮”咖啡机又引入多咖啡豆料盒和机械手调制技术。
◆ “友饮”咖啡机操作界面
至此,张阳认为“友饮”咖啡机的产品体验已具备商用条件。今年4月,团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批量投放设备。此阶段的后台数据显示:同一地点相同条件下,机器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约50%。
无人咖啡馆
同时,另一些后台数据让张阳很意外,比如图书馆场景内销量最佳,而高端商务楼反而不好。同时,由于机器需置于室内环境,一些室外场所虽人流量大,但却不能放置机器,十分可惜。
针对此类场景,张阳提出搭建无人咖啡馆的建议。通过双层加固玻璃墙搭建室内环境,在其中放置“友饮”咖啡机、桌椅及简单装饰物,即组成简易咖啡厅。整个搭建过程可在1~2天内完成。
他对运营成本进行测算:以20平米门店为例,一次性建设费用约2~5万元,日常运营成本主要为房租成本,约为2000~5000元/月。目前设备日均销售咖啡10~20杯,而在无人咖啡馆内,按每日销售30杯计算(客单价12元),则可在一年内收回成本。
今年9月1日,对外经贸大学校内,首家“友饮吧”无人咖啡馆试营业。门店面积约12平米,店内有一台“友饮”咖啡机和一台果蔬糕点贩售机(合作公司提供)。同时,店内提供桌椅,可容纳5~8人同时休息。开业首日,咖啡机售出400杯咖啡,此后该店日均销售量维持在100杯。
目前,公司已在全国铺设500台“友饮”咖啡机和1家无人咖啡馆。据了解,该项目即将启动天使轮融资。
/The End/
编辑 赵芳馨 校对 吴泽骞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