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影供应链创始人常驰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
文| 铅笔道 记者 石 伟
►导语
“在物流领域创业是件又脏又累、没人愿意干的事情。”常驰如此描述做物流的苦,同时他的经历也诠释了这句话:卖掉一套房、出售近百万的车、抵押一套房、员工刷信用卡熬过资金荒。之所以还坚持做物流,是因为他看好以电商仓库为节点专注于2B市场的前景。
成立于2015年3月,“光影供应链”是一家B2B供应链管理平台,其一端连接高频快消品的制造商、品牌商、分销商,一端连接京东、天猫、唯品会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光影供应链”为前者提供货物仓储管理服务、并运输配送至后者仓库,即提供全链条电商入仓服务。
截止目前,“光影供应链”覆盖各大电商平台近200个仓库,累计为近1000家品牌商、分销商提供服务,每月运输十余万方货物,其中60%为抛货(即轻货),今年的月复合增长率逾20%。
注: 常驰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杯酒碰出创业心
10月的上海,阴雨多过晴天,常驰与部门同事在一家餐厅吃着散伙饭。觥筹交错间,他们把离别的悲伤藏在酒里,一杯接一杯下了肚。
当时作为负责人,常驰带着十余人的团队,在卡行天下(物流供应链管理服务商)负责搭建一物流标准快箱运输项目。世事无常,因为该业务耗资巨大,项目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被投资人毙掉,团队即将打散分到其余部门或辞退。
但常驰心有不甘,不想让团队就此解散。没成想,其他成员也是如此认为。于是散伙饭成了开工饭,常驰决定第一个离职寻找创业方向,然后接团队入伙。
◆ 与物流枢纽相比,上海总部难得干净。
来不及过多准备,常驰先后找了做运输专线、零担网络、互联网物流的老兵,询问哪个方向还存在机会。
考虑到运输专线、零担网络等传统物流长期散乱,业内已是血海一片,他把枪口瞄向了市场尚存空白的电商物流。
但是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电商物流的C端市场早已被“四通一达”、德邦安能等瓜分殆尽,这时贸然挺进无异于以卵击石,必死无疑。于是,常驰只得奔向B端市场寻求一线生机。
好在,经过独自探索与他人点播,他发现了一片细分领域的悠悠蓝海,即为电商入仓提供仓储、运输、配送等全链条综合服务。
电商入仓又称电商交仓或平台交仓,是指在品牌商、分销商与京东、唯品会、天猫等电商平台线上交易的过程中,为两者进行线下交付来完成交易,即把品牌商货物经过运输、配送等物流操作交付到电商平台仓库。
对消费者来讲,电商入仓一词或许陌生,但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块处女之地:行业未出现巨头,且市场规模以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但以何种方式切入市场,还需要实地调查。于是在查清各大电商平台仓库位置后,常驰一人踏上调研旅程。
做电商平台的入仓服务商
在京东、唯品会、天猫等电商仓库门口,人们可以见到一人蹲在那里。他一边观察当时情景,一边用本子记录着所有细节,时常看着工人接货、清点、分拣、换包装、入仓,若有所思的样子。
这人就是常驰。经过一番观察与交谈,他惊喜地发现,为平台入仓提供运输配送服务存在商机。之所以做出如此判断,是因为他发现无论品牌商还是电商平台都备受物流折磨。
由于缺乏专业入仓服务商,品牌商只得委托形形色色的物流企业来送货,这些企业由于服务水平高低不一,且缺乏自觉性,经常给电商平台造成不少麻烦,比如延迟交货、货物损坏、货物数量不对等,更不要提按照平台的入仓标准来执行。
综合以上原因,他决定成立一家电商的入仓物流平台“光影供应链”。在他的规划中,根据电商平台的入仓要求以及商家的服务要求,“光影供应链”为品牌商将货物运输至电商平台,并提供分拣、换包装、贴标签等增值服务。
确定了方向,常驰立即召回原部门同事组建新公司,并在大本营上海租赁了一家仓库,签约了车队,准备大干一场。因为团队平均有15年左右的物流相关经验,搞定仓库、运力并不费劲。但如何打响第一炮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考虑到京东的入仓标准更高,常驰决定先啃下京东这块骨头,再逐个电商平台击破。
当敲开京东总部的门,常驰吃了一惊:原来京东早就在找一家靠谱的入仓服务商。这让常驰悬着的心落了地。经过几轮交涉以及入仓标准对接,“光影供应链”成了京东唯一推荐的入仓服务商。
第一单于5月12日从上海发出。团队从上海的品牌商接货后,货物经过分拣、运输、配送,被运输至京东的全国仓库。在仓库门口,因为符合京东对损坏率等的运输要求,货物完成入库。
经过测算,相比其他物流公司的服务,这次服务不仅质量有所提高,而且由于优化运输资源、操作服务专业等原因,客户的物流成本降低了10%,运输效率提升了30%。
熬过缺钱日子
将0至1跑通后,且有了京东作为标杆企业,“光影供应链”将唯品会、天猫、苏宁等电商平台逐渐揽入怀中。
但麻烦也来了。相继在武汉、西安、北京、成都、沈阳铺设了运输网络后(包括仓库以及分拣中心等),由于货款周转期较长,公司账上资金告急。
对此常驰习以为常,因为仓库等资产重,回收资金需要一定周期,缺钱在物流行业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随着业务扩展以及研发管理系统,虽然在2015年10月获得天使轮融资(由富士康旗下全资子公司准时达供应链投资),但是公司在去年年末面还是临揭不开锅的局面:在外的货款收不回来,在内又要急等着钱发货,同时员工工资还没有着落。
这时的常驰才有些着急了。在一边向朋友借钱的同时,他又抵押了上海的房子、卖了之前购置的汽车,把整个家底都投在公司,但钱仍是不够。好在,一线员工知晓情况后,认可公司未来的前景,主动申请降薪或延迟拿薪,有些员工甚至刷信用卡熬过这一时期。
紧紧巴巴的日子一直到了今年7月,“光影供应链”的物流网络已初具规模:覆盖各大电商平台近200个仓库,累计为1000品牌商、分销商提供服务,每月运输十余万方货物,其中60%为抛货(即轻货),今年的月复合增长率逾20%。
凭着这些数据,项目获得资本的青睐。“光影供应链“于今年7月获得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青虹创投。
接下来,常驰希望在即将来临的物流旺季,打好这场硬仗并带领公司实现盈利。
/The End/
编辑 赵芳馨 校对 刘金策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