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核心就是“控制”,从工业控制这些简单的动作行为和工艺的实现,到机器人的人机交互,再到机器人的自主决策,相当于是机器人的“大脑”。铅笔道获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实现人机协作的“艾利特”宣布已获得联创策源领投,元禾原点跟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协作机器人的量产。
艾利特于2014年年底成立,2016年6月开发出第一款产品——机器人控制系统,同时公司拿到朗玛峰创投的1500万pre-A轮融资,旨在将控制系统产品化。此后一年内,艾利特已在原先产品系列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开发出机器人控制系统和驱控一体机,这两款产品都已经上线销售。2017年,艾利特实现了3000万的营收。
艾利特的技术拼图覆盖:机器人硬件、算法、操作系统、离线编程、集成工艺,全线产品的布局均为自主研发。谈及艾利特的产品定位,公司创始人曹宇男归纳出“一纵一横”的思路。“一横”,即为机器人本体厂商适配控制器与驱控一体机。“一纵”,则是以控制的优势开发下一代机器人与AI集成。
据了解,目前艾利特共有50余名研发人员,致力于三大产品方向。其一,机器人核心控制组,负责核心控制与工艺的开发,满足机器人厂家五花八门的需求。其二,20人左右的团队专攻协作机器人技术,包含整机的机械设计、结构设计、工业设计、UI设计,伺服电机与驱动以及算法、编码器的开发等;第三组团队则对机器视觉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面向机器视觉的AI集成。
“艾利特的七轴协作机器人将于2018年6月上市并量产,对标库卡的iiwa,预售价格将低于7万”。曹宇男透露,届时除了发布七轴的3kg和7kg两款不同负载的产品以外,六轴协作机器人也将同期发布。
曹宇男还透露,艾利特正在苏州建设6000平方米左右新工厂。“截至目前,苏州工厂的人力部署已基本完成,年后将开始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他介绍,“苏州工厂将成为公司的总部,主要负责产品的落地;北京子公司则是前端研发中心,确保机器智能、高工艺研发等前沿技术的领先,打造‘智能工人’。南通公司作为艾利特的子公司继续留存。”
在智能物流实时物体分拣与抓取系统中,应用了最新的深度神经网络(DNN)技术,基于自主开发的物体识别、抓取位姿预测算法,引导机器人实现对随机刚性物体的精准抓取,而并不需要事先获取任何物体模型数据。
该系统通过2D和3D数据的融合,降低深度视觉传感器的精度要求,提高抓取成功率、增强抓取系统的通用性,并支持混杂物体抓取。
曹宇男介绍,这一展示型demo最大的特点是随便一个物品,如手机、水杯、纸盒等,只要不超过机械臂的负载能力,机器人就可以抓紧物品,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实现分拣。
该系统可以与协作机器人实现天衣无缝的配合,广泛应用于3C、物流、零售、餐饮等行业,为工业环境的“智能工人”和服务业机器人的抓取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编辑 | 杨茅
优质项目"融资首发绿色通道":创业者请加微信yangmao-71,务必注明项目名称;或发送BP至xueting@pencilnews.cn。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