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1
分享

他融700万捕捉350万用户的梦话 原创音乐调节脑电波 缩短30%入睡时间

睡着后,你会说梦话吗?

创始人高嵩是一位70后帅气大叔,充满睿智。

文| 铅笔道 记者 王姝

导语

“白天,我们很清楚自己做过什么。可当夜晚来临,意识在梦中游荡,你不会对现实世界产生好奇吗?我会不会打呼噜,会说怎样的梦话?”

抱着对此事的好奇,去年1月,高嵩成立“蜗牛睡眠”。这款睡眠陪伴软件能够捕捉到用户睡眠后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与声音,记录梦话和呼噜声。

软件还提供原创催眠音乐、智能闹钟和睡眠报告等功能。经医学实验测试,原创音乐能缩短30%的入睡时间,深浅睡眠检测准确率达76%。

本月,“蜗牛睡眠”推出智能睡眠枕。通过骨传导耳机,用户可以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听到立体环绕声的催眠音乐。

目前,“蜗牛睡眠”已获得350万下载量,日活32万,月活70万~100万,次日留存率70%,在苹果商城的健康健美类榜单中排名10~15位。智能睡眠枕已登陆京东众筹,首日便达到50万元目标。

: 高嵩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梦话记录机

2014年年底,高嵩闲来无事,坐在家里玩手机。偶然间,他在美国苹果商城的下载排行榜上,看到一款主打梦话记录的软件,名叫“Sleep Talk Recorder”。他觉得有趣,便下载了下来。

当晚他便试用了。一夜安睡后,带着好奇,他打开软件,看看录下了什么。与设想的一致,它并没有录到梦话,但是却有阵阵呼噜声传来。高嵩对软件的兴趣更深了。

此时,高嵩刚刚辞去了一家美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职位,正在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软件触发了他的灵感,“如果在睡眠方向做些产品,应该还蛮不错的”。

非医学出身的高嵩,开始狠补睡眠知识。他翻书查资料,发现睡眠问题确实困扰着很多人。现代人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常常失眠;睡着后,容易打呼噜,患心梗和脑梗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去年1月,他成立“蜗牛睡眠”。高嵩很喜欢这个名字,“蜗牛,背着重重的壳,给人一种家的温馨”。

产品通过监测用户的睡眠过程,记录梦话和呼噜声,并提供详尽的睡眠分析报告。此外,高嵩还想做一款智能睡眠枕,它与手机相连,提供原创的催眠音乐,伴用户入眠。

缩短30%入睡时间

为了增加“蜗牛睡眠”的科学性,他找来一位北大医学博士作为项目顾问。

睡前,用户打开“蜗牛睡眠”,放置在枕头边。软件会自动检测周围的声音分贝,记录梦话和呼噜声。同时,手机中的传感器会探知用户的呼吸律动、体动幅度,判断深浅睡眠,生成报告。

◆“蜗牛睡眠”的软件截图(梦话记录和催眠音乐界面)

高嵩还委托朋友,找到一位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原创催眠音乐。

他介绍,三种音乐对睡眠起到好作用:舒缓音乐、自然声(流水声、雨声等)、白噪音(发动机声、电视机声等)。

而“蜗牛睡眠”的原创音乐听起来是舒缓音乐,但实则每一个音都暗藏玄机。如一个普通的“do”,其实是由50个同样频率的“do”组成。其原理在于,全频率声波有助于催眠。

半个小时的音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依据人体脑电波,经过精心安排的。开始的五分钟,大脑处于清醒状态,音乐频率在30赫兹左右。随着用户渐渐进入睡眠状态,脑电波变慢,音乐的赫兹也在降低,直至降到8~12赫兹。

软件研发出来后,高嵩前往空军总医院等四家医院做定量研究。通过与“多导睡眠监测仪”(医学领域专业监测设备)比对结果,“蜗牛睡眠”对深浅睡眠的检测准确率为76%,催眠音乐能够缩短30%的入睡时间,“达到商用级别”。

去年8月,“蜗牛睡眠”1.0版本上线,拥有梦话录音机、原创催眠音乐、睡眠报告、闹钟等功能。

上线后,一个17岁小姑娘试用了软件,并通过用户微信群找到高嵩,假装抓狂地说道:“天哪,我以为自己睡觉不打呼噜,结果用了‘蜗牛睡眠’,发现自己的呼噜声跟猪一样。我才17岁,你让我怎么嫁人?”至今提起此事,高嵩仍哈哈大笑。

从默默无闻到一夜爆红

尽管偶尔有客户给予积极反馈,但软件推广的确是那段时间最困扰高嵩的难题。上线前几天,下载量微乎其微。

一周后,高嵩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看着后台可怜的数据,几个小伙伴决定停下手头的工作,用一天的时间来寻找用户。通过拉拢身边的朋友,当天“蜗牛睡眠”获得了300多个用户。“昙花一现,第二天就掉下来了。”高嵩苦笑道。

此后,下载量以每天10~20个的速度缓慢增加,苹果商城排名被甩在1500名之外。

归根到底,都是没钱惹的祸。高嵩只好通过参加路演和活动,蹭免费宣传资源。12月,“蜗牛睡眠”2.0版本上线,主要增加了产品稳定性。5个月,他们只攒了5万用户。

今年1月3日,元旦放假的最后一天,高嵩和同事却照旧来公司上班。下午两点,后台的下载量突然异常,“一小时暴增了3000个”。

一群人摸不着头脑,完全懵掉了。“第一反应是苹果后台出现了故障,然后还猜想是不是竞争对手在黑我们。”

结果同事在微信群里找到了答案。一位用户告知:“网红沉珂在微博上推荐了你们的软件。”

这群70后大叔打开许久未用的微博,发现果真如此。当晚,“蜗牛睡眠”气势凶猛,一路杀进苹果排行榜150名、50名、20名、10名,最后竟短暂登顶。下载量达6.9万,“一天时间超过过去五个月的下载量总和”。

大家觉得特别不可思议,激动得在办公室守到凌晨2点,盯着后台数据不愿离去。戒烟很久的产品经理,甚至“放纵”自己,点了根烟以示庆祝。

这个夜晚,成为了“蜗牛睡眠”的转折点。此后,软件的日下载量稳定在2万。

历经波折的智能睡眠枕

这一年,智能睡眠枕也在同步研发中。但由于当时购买的整体方案存在先天不足,导致产品出现的太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如蓝牙连接不稳定等。“当时,我们做出了两版产品:原理版和小规模量产版,但最后仍决定全部放弃。”

高嵩认为,等软件收获大批用户后,再做智能硬件,通过软件向硬件导流,也许是更好的方式。

今年1月,“蜗牛睡眠”一夜爆红后,智能睡眠枕的研发再次启动。五个月后,全新的智能睡眠枕终于成型。

◆“蜗牛睡眠”的智能睡眠枕内暗藏玄机。

枕头是根据人体工程学特点设计的。高嵩考察了多个国家的方案,最终选择了日本。枕芯被分成五个区域,填充进了不同的材料,包括高分子纳米材料、竹炭和金铜等。它们具有高透气、抗老化、防过敏、抗螨抑菌等特点。

枕头通过蓝牙与软件相连,用户可以在“蜗牛睡眠”中选择催眠音乐,使用骨传导耳机收听。

所谓骨传导,即将音乐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内耳、淋巴液和听觉中枢传递声音。“这种声音不通过空气传播,不会打扰枕边人休息。”

10月10日,智能睡眠枕登陆京东众筹,价格设定为699元,首日便达到50万元目标。

此外,蜗牛睡眠3.0版也已上线。深浅睡眠监测结果被应用到闹钟和音乐播放中。夜晚,当用户处于深度睡眠时,软件会自动关闭音乐。清晨,软件则会监测闹钟时间附近用户的睡眠状态,选择浅睡时响铃。

目前,“蜗牛睡眠”已获得350万下载,日活32万,月活70万~100万,次日留存率70%,在苹果商城的健康健美类榜单中排名10~15位,最高排名总榜第40位。

高嵩表示,未来“蜗牛睡眠”可能会切入电商,在智能睡眠枕外,挑选一些帮助睡眠的好产品提供给用户。而硬件部分,团队正在做一些有趣的产品,如司机瞌睡提醒仪、睡眠背单词机等。

/The End/

编辑   薛  婷    校对  邱晓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