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过四年投资的李锦香,语速飞快。
文| 铅笔道 记者 薛婷
►导语
“您的账号密码是xx......分割线,我是李锦香,在一家VC做了四年。做投资的过程中,我一直坚信数据会说话,但市面上没有一款产品能基于数据帮我找案子、管案子。所以,我决定自己出来做一个。”
“烯牛数据”每收到一份内测申请,李锦香会亲自回复这样一封邮件。
本是戈壁创投VP的她,感觉利用传统的方式,案子多到看不过来。今年4月初,李锦香将戈壁内部孵化的数据系统独立出来,成立了“烯牛数据”。
利用数据的采集、聚合、分析,她想证明一件事:数据能帮投资人找案子。摸索大半年,“烯牛数据”已收录项目20万个,基于7个维度将其量化分析,并打上标签:如下载激增、招聘活跃等。
自7月底产品内测,目前投资人用户已有近1000位。产品还未正式上线,“烯牛数据”已收获800万天使轮融资。
创业前,李锦香看到一位投过的创始人朋友圈写到:创业十年,头一次过假期陪陪孩子。“太吓人了。”身份的转变,曾让她内心倍感恐惧。
注: 李锦香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用数据找案子
“我不干投资了,想把内部的数据系统独立出去创业。”今年春节一过,李锦香壮起胆子,在戈壁创投的内部会议上定了决心。
这个想法她足足憋了两年。两年前,戈壁内部想做一套数据化的管理系统,于是请来了一位CTO(杜强)。
CTO恰好坐在了李锦香旁边。二人很聊得来,就连看的书也总撞脸。一来二去,他们琢磨起能围绕创投生态做些什么。
众筹、投资人论坛......想法一个个冒出来,又被亲手否掉。迷茫消磨着一腔热情。
直到去年,CTO带着两个程序员做创业案子的数据采集(烯牛数据雏形)。这让李锦香的心里重燃了小火苗,“数据应该能为投资人做点什么”。
那时,产品功能以数据采集为主。在戈壁内部,系统每周会自动推荐给一位投资经理一两百个案子。里面不免有些烂项目,但还是要去点开网页看一看,翻出团队背景瞧一瞧。累死忙活,挑出来能电话聊的好项目也就5~6个。
案子多到看不过来,人工筛选成本高。她认为,项目数据通过智能化分析,将会大大节省投资人筛案子的时间。简言之,用数据来找案子。
彼时资本的疯狂也给了她信心。李锦香回忆,投资太热了,入行后正好经历了一个热潮周期。
但她并不没有一拍脑袋就朝着这个方向创业。三年管理咨询、四年VC从业的经验,她脑袋反复盘算着风险:投资人市场会不会太小了?不做投资,自己会错失哪些机会成本?
李锦香犹豫了,偶然间朋友发来的一份报告给了她方向。报告上有一组数字:2014年,中国VC、PE募资总金额为1800亿美金。“1800亿美金去哪儿啦,LP把钱分配给GP时也需要数据指导,而不是看谁家PR做得好......”
她的方向逐渐清晰:产品先满足投资人、机构的需求,然后延展成帮整个一级市场量化投资。离钱近,意味着想象力也更大。
“还是要踹一脚的。”3月底,李锦香狠心踹了自己一脚,项目从戈壁独立出去,有了后来的“烯牛数据”。
机器标签发现摩拜
很幸运,杜强顺理成章成了她的合伙人,任职烯牛的CTO。二人有着共同的理念:围绕数据能做的事儿很多。第一步,他们想先为投资者个人提供一款产品。
在戈壁孵化的雏形产品基础上,采集的数据源从最初的几十个扩增到100多个。
紧接着,他们先做了数据聚合。
比如一个案子的基本信息分给到投资经理手里,他还要去网站查找其它相关信息:团队、融资情况等。通过聚合,关于这个案子抓取的所有数据将集中展示。
这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首先,聚合的信息要全面;其次,有些项目的信息复杂,如何展示是个头疼事儿。比如项目由A转型B,两者都要展示,但显示项目名称或Logo时,由于此前的项目曝光大,机器会优先显示A,可搜索B的用户就不乐意了。“这需要不断优化算法。”
可还有个大麻烦,项目太多了,如何甄别呢?5月初,他们决定根据项目质量,将可量化的数据,变成标签贴在项目身上,提前帮投资人做筛选。最初,主要衡量维度有7个,知名风投、团队优秀、媒体热议、下载激增等。
◆ 烯牛数据官网展示的标签们
其底层运用了神经网络等算法,排除人为干扰,数据分析依赖机器运算。李锦香解释,我们全部的标签都是机器打的,每个项目的长尾标签多达几十个。当然,页面只展示热门标签,后台将长尾标签打得越精细,后续才能做更多内容。
这一尝试上来便遭遇尴尬。一位投资人试用产品时,搜索“回家吃饭”,标签中除了美食餐饮、共享经济外,竟然出现了“筷子”。
奇奇怪怪的长尾标签引来了一波吐槽:太乱了,太乱了,一点也不准。李锦香苦笑不得,“最早觉得机器做的很酷,但并不能被所有人理解”。
必须调整,在常见的标签与发散型标签之间找到平衡。李锦香专门做了一个表格,列出了几十家数据平台的标签,逐一比对。“别人家好的我们也要有,还要保留自身特色。”
回想起来,这些标签着实为她带来了惊喜。一次聊天中,对面的投资人说,“我最近看骑行,你们都能搜索出哪些项目?”李锦香按着“下载激增”标签搜索后,出现了摩拜单车。那时,陡峭的产品下载曲线令她印象深刻,“曲线的角度得有70°”。
“摩拜单车是干什么的,从数据来看,太牛了。”她顺手看了下团队背景,点点头,“能投的话,挺有做头的”。心思扑在测试产品上,关于投资她也没太在意。
2个月后,摩拜单车俨然成了资本追捧的香饽饽。李锦香暗喜,如果能把产品用好,真的能找到好案子。
融资800万
创业的头两个月就这样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她形容真的就像是在悬崖边上走路的感觉,前一分钟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下一分钟又在否定、否定。
现实的压力不期而至。戈壁内部规定,6月1日之后,李锦香要带着团队独立运营。这意味着,团队8个人没人养了。“钱从哪儿来,工资怎么发?”
这个戈壁资本前VP也对融资犯了怵。她认识的一些机构中上层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不是不投你,基金现在不投新案子了。“资本寒冬最猛的时候”,她不禁唏嘘。
还是戈壁送来了第一盆炭火,表示愿意投资一轮天使,让她先把产品做出来,再到外面融个大的。这笔现成的钱,李锦香拒绝了。“不少机构说你们又是戈壁孵化的,又让戈壁投资,产品我们不敢用”,她明白,股权必须分散化。
外面再冷,也得断奶自己找粮。6月初,李锦香开始不停约见投资人,能展示的只有一款产品Demo,具备基本的搜索、聚合、标签功能。连她自己也吐槽起来,特别粗糙,程序员做的UI,白底,菜单下面还有下划线,挺丑的。
奔波了三个月,聊了40家机构,拿了几个TS。她坦言,那时心里满是焦灼。“虽然手上有TS,但对方跟进的并不快,钱不一定能拿到。如果一直拖下去,最后说不定戈壁的钱都没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结果证明,前几个TS都无缘走到最后。7月底,她才见到后来的投资人,微路演创始人梁京。会面匆匆,在咖啡馆里,俩人一人拖着一只行李箱。
同期,“烯牛数据”个人用户测试版已上线,机构版也能开放给其它机构试用。展示产品时,李锦香底线更足些。梁京正好是技术背景,一直张罗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对大数据的结构模型、知识图谱、神经网络等概念很了解。
她感觉,找对人了。“彼此聊得很契合,不用像原来一样做过多的解释,起码少说了一半的话。”9月份,微路演的300万打入账户。
当时,微路演正好与启迪在筹备一支布局大数据的基金。有了前者的背书,启迪也投了300万。
600万,她觉得够花了。没成想,后面还被追着投。十一前,峰谷资本李波推来一份TS,此前他一直在试用产品。
李锦香本不想再在融资上花费时间,直接回复道,“有两家已经定了,无法承诺最后真的要你的钱”。最终,她还是接受了峰谷资本的200万投资。
这里面有个小故事。10月中旬,李锦香琢磨着扩大用户群,找一些二级市场的机构或者母基金聊一聊,想到了找峰谷资本牵跟线,对方的LP跟上市公司走得挺近。
“所谓牵线,投资人能帮着拉一两个群就算仁至义尽了。”一周后,她收到了对方的一封邮件,附件的Word里摆着一张列表,十几家机构,联系人职位,跟他关系如何等,悉数详列。被感动到的同时,她觉得,这个人的钱能要,他是真的在帮忙。
11月,800万全部到账,烯牛数据天使轮融资完成。
1000个试用投资人
期间,李锦香一直在调试产品。在个人版产品中,她发现大部分的用户习惯是搜索,而不是按菜单、标签在专辑里寻找。
基于此,她量化标签与搜索结合。“根据用户的搜索结果,展示其动态变化,是不是招聘活跃、下载激增等。”
现在的个人版产品,李锦香打80分。她说,要改进的地方很多,比如可量化的维度是7个,还不够精细。如招聘活跃,按绝对量来说,绝大部分是大公司,但小公司如果招聘量相对增多,也能说明其发展较好,此时可以打上类似“招聘新增”等标签。
另一边,机构版产品功能日益完善。它相当于一款协作工具,老板可查看基金今年一共看了多少项目,多大比例发了TS,最后投了哪些。
操作中它又不止是工具。李锦香举例,基于系统大数据,可显示被否掉的项目中,有多少最后拿了后续投资。此外,还能用数据追踪portfolio及竞品的动态。
对于投资经理们,录入项目时,只需输入项目名称,相应信息可从烯牛的数据库中调取,一键录入。之后的动作,否掉还是投资等,会自动被时间轴记录,方便老板管理查看。
目前,“烯牛数据”收录的项目数量为20万,试用投资人约1000个。产品于今日正式上线。
如今,公司像齿轮咬合,平稳运行。李锦香的情绪波动不再如最初那么剧烈,压力大时,她会专门拿出时间看书。家附近四年里没去过几次的公园,也成了她每周放松减压的地点。
有位投资人的慰藉她一直记着:烯牛做的事儿离钱特别近,不要着急去收费或变现,先去解决用户的问题。等每个投资人早上醒来第一反应就是打开烯牛数据,看一眼新闻聚合和项目时,那个时候你就成了,做什么都可以。
/The End/
编辑 王 方 校对 王 娜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