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写字楼大堂的线下流量入口,将咖啡产品作为切入点,继而为这栋楼的用户提供职场生活服务。”
◆ 8小时咖啡创始人卫峰
文| 铅笔道 记者 洪佳添
►导语
在此前的工作经历中,国外饮用咖啡的习惯及咖啡文化均给卫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在国内,咖啡作为世界第一大饮品,尚未完全深入到人们的寻常生活中。
在他帮朋友设计写字楼时,空荡的写字楼大堂给了他灵感:可以面向职场人群,围绕咖啡做点文章。“占据写字楼大堂的线下流量入口,将咖啡产品作为切入点,继而为这栋楼的用户提供职场生活服务。”
基于此想法,卫峰于2014年底创立8小时咖啡。其门店设在写字楼大堂内,产品以咖啡为主,同时提供鲜食类餐饮产品。
截至目前,8小时咖啡已于武汉开设15家门店,已有注册会员42000人。
项目正寻求A轮融资。
注: 卫峰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从一杯咖啡开始
2013年夏天,来自7-11的一杯咖啡在卫峰心里种下创业的种子。
彼时,他带着自己的设计师团队前往日本交流、学习。中午,刚从大阪机场落地的卫峰,打电话联系友人。“你有空可以去7-11买一杯咖啡,超好喝的。”对方如是说。
他当时只觉得很诧异,“你没有跟我聊什么时候来接我,也没推荐我去哪里吃哪里玩,你居然让我去一个便利店买一杯咖啡喝?”卫峰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他听从了朋友建议,来到一家7-11便利店。他将一个硬币递给售货员,从对方手里接过一个杯子。在巨大的咖啡机旁,排队等完两人后,他终于如愿接到一杯咖啡。
作为葡萄酒玩家,卫峰自认为对饮品口味很敏感,第一口咖啡入喉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然而慢慢地,逐渐有了蜂蜜的回甘感,“很润的感觉”。
然而当时他只觉得很好喝,并未想过围绕咖啡做些什么名堂。
从日本回来过了一个多月后,朋友邀请他帮忙看看写字楼内部如何设计、布局。卫峰认为,可以效仿谷歌的办公空间,而不是传统的一张张办公桌排起来。
朋友打趣说道:“那不是得把我的办公室改成像咖啡厅一样的了?”
二人顺着咖啡厅的话题讨论了下去。写字楼中间楼层的咖啡厅,在宣传、获客上具有难度。
二人走回写字楼大堂聊天的时候,卫峰的脑海里突然想象出一个画面:在这个大堂里,充溢着咖啡的香味,所有进来上班的白领精神都为之一振。“写字楼大堂自带流量,距离客户只隔一道电梯,配送方便;且上下班、中午高峰时,在大堂和电梯口排队的人群是一个很好的消费场景。”
创业的念头随之浮现:在写字楼的大堂内做一个咖啡吧,只做咖啡,只提供咖啡的制作场景,只服务这栋写字楼的用户,用户经过时可以随手取走一杯咖啡。
占据写字楼大堂
决定创业后,卫峰开始去了解咖啡市场,寻找设备,跑供应链,思考模式、组建团队,并于2014年年底完成天使轮融资。
在设备上,8小时咖啡采用了Thermoplan和Eversys全自动咖啡机;在咖啡豆的选取上,8小时咖啡采用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苏门答腊的曼特宁等知名咖啡豆进行拼配。为了保证咖啡豆的新鲜及咖啡因含量,8小时咖啡采用中深度烘焙,保质期一个月。
针对不同的时段,8小时咖啡在咖啡豆及拼配比例上做了调整:上午口感更浓厚,提供较多的咖啡因;下午则口感较为清淡。
经过一系列筹备,2015年4月,8小时咖啡第一家店铺于武汉创世纪广场正式开业。然而首家店铺很快遇到问题:写字楼大堂无排水、给水系统;经营效率低,一天接近200杯的订单量,5个店员便手忙脚乱。
为此,团队研发了移动水源解决方案,解决了“上下水”的问题;在效率及供应链上进行优化,调整制作流程,并研发了8H点单系统、iPad POS收银系统及用户端、订单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在商品上进行提前预判、准备。
改进后,3个店员的店铺,可实现日均400单的订单量。
◆ 8小时咖啡线下门店
2016年年初,项目完成Pre-A轮融资,由华工创投领投。
此后,团队在咖啡的品类上进行了开发,同时邀请用户参与设计饮品。根据用户反馈,在咖啡的基础上,8小时咖啡亦增加了三明治等鲜食类产品。
截至目前,8小时咖啡已于武汉开设15家门店,拥有注册会员42000人。
谈及短期规划,卫峰计划先把武汉市场做透,2年内在全国开设超过100家线下门店,服务超过30万职场人群。最终,将8小时咖啡打造成职场生活服务平台。
项目正寻求A轮融资。
/The End/
编辑 赵芳馨 校对 刘金策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