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杰是一位典型性理工科男生,创业以来一直投入在技术研发上。
文| 铅笔道 记者 毛宁
►导语
崔杰在北京理工大学学的是自动化,他的创业伙伴,也是他的舍友、师兄弟,无一例外均专研于理工科。
2014年年底,他们一行6人启动智山机器人项目,想做一款应用于工厂物流、完成点对点搬运工作的自动化机器人。
近三年时间,团队先后迭代了4代机器人。智山机器人采用激光导航技术,进行感知环境、自动定位、路径规划以及绕开障碍物,可载重300~500kg,运行速度达1m/s。
另外,崔杰还将智山机器人与共享模式相结合,开拓了分时租赁的新型商业模式。但他坦言,团队一心扑在技术上,对于宣传推广这方面还有很大空白。这一次,他想通过媒体说出团队创业以来的故事。
注: 崔杰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瞄准自动化搬运业
三年前的一天,崔杰正在公司上班,接到了一个同学打来的电话。同学在电话里既激动又焦虑地告知崔杰,自己开了一家加工厂,最近从国外引进了一台自动搬运机器人。
这一台机器售价20多万,崔杰为同学下如此大的血本而诧异,也不禁对搬运机器人萌发了兴趣。“说实话,以前没见过,看着他发来的实体照片,觉得很新鲜。”
但考虑到国外机器高昂的售价,崔杰便思忖,能否通过自主研发来降低成本呢?而同时,他也有信心做一款更好的机器。
崔杰的自信来源于此前多年累积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在北理工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参与了国家高铁建设项目。崔杰表示,高铁项目的容错率要控制在极低,“大约在0.00000001%,概率等同于走在大街上被流星砸中”。
在他看来,建高铁的难度要比研发机器人大多了。“虽然研究的东西不一样,但都是自动化圈子里的,都有一定方法论。”
光靠自己一个人,崔杰觉得还不可行。随后,他陆续联系到以前的舍友、师兄弟,说服他们加入自己的团队。
2014年年底,崔杰组建了一支6人创始队伍,成员无一例外都是技术出身。团队决定做一款自动化搬运车,应用于工厂物流,完成点对点的搬运工作。
创业伊始,几人凑了一笔数万元启动资金,正式投入机器Demo版的研发中。最开始,团队打算使用视觉导航技术,即在机器上安装摄像头以收集信息,然后进行控制、处理和导航。
但随后他们发现,虽然成本低,但视觉导航技术在国内仍不成熟,系统也并不稳定,另外,要搭建处理图像信息的系统也是一大麻烦。考虑再三,崔杰决定使用激光导航技术,来保证机器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智山机器人Demo版于2015年8月研发成功。当时,Demo版机器人是一款样机,主要用于测试,还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即便如此,崔杰还是收到了第一笔订单,向一家公司销售了一台机器。
一年半内更迭4代产品
获得客户认可后,团队有了更大的动力,将样机升级为真正的产品。随后的4个月里,几人主要对产品的细节进一步优化处理,比如螺丝的大小等。
同年年底,崔杰推出智山第一代机器人,并收到了两家公司共3台机器的订单。第一代机器人工作可持续工作8小时,最大载重量50kg。
但在发送产品之后,崔杰陆陆续续接到了客户的反馈。“大多数是反映第一代产品的问题,比如螺丝松了、接线接口不太规范。”
彼时,团队统一了想法:要先把产品做“瓷实”,再进行销售。随后,几人又将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之中。
去年一年,崔杰等人都在钻研产品。去年10月,第三代智山机器人研发。2个月后,团队又推出第四代产品。
第四代机器人相比于此前的产品,在性能和外形上都有了改进。在性能上,第四代智山机器人可持续工作16小时,最大载重量达500kg。而在外形上,崔杰笑道,机器是越变越矮,“就像人的重心一样,高度越低,稳定性也就越高”。
◆ 智山第四代机器人外形
机器人还配套用户控制、调度的系统,在手机端和PC端均可使用。客户只需要通过系统来调度机器人,比如派哪台去哪块区域进行工作,机器人便会自动按预设路线完成任务。
第四代机器的控制器维持了较高的稳定性,通过了EMC测试、高低温测试、振动试验、静电试验等在内的多项测试,可让机器人在零下20°~60°温度下工作,运行速度达1m/s。
另外,智山机器人采用激光雷达技术,能通过激光测距进行感知环境、自动定位、路径规划、绕开障碍物等。
“如果按照一个工人5000元/月的工资标准,一台机器工作量按照3人工作量计算,约6个月,一台机器人的成本就能低于人工成本。”
探索共享模式
崔杰透露,团队将机器生产托付给三家供货商完成。供货商按要求完成零部件加工后,团队随后自行拼装。通过改造升级和代加工的方式,第四代智商机器人的成本相比于第一代降低了1/5。
◆ 第四代搬运机器人近照
去年4月份,崔杰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目前种子轮投资人。两人在经过一晚上的深谈后,一笔200万元的资金在第二天便划到了公司账上。
今年以来,团队在拓展销售工作之余,还在探索一种新模式——共享模式。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中小型企业,集中在食品、日化等行业。”崔杰解释道,对于大公司而言,自动化生产改造早已进行,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去购买机器人代替劳动力,还存在着很大的顾虑。
顾虑主要集中在投入产出比上,比如机器人的稳定性、公司是否靠谱以及买机器的成本。
而共享经济的热潮带给崔杰灵感。在对共享模式进行了一番调研后,他认为将自动化机器人与共享模式相结合,将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既然担心买机器不划算,那我们就提供共享租赁的方式,以三个月、半年等期限分时租赁。”
现阶段智山机器人的共享模式已经开展,并收到了第一笔订单。截至目前,团队已获得10余家客户,总流水100余万。
目前,团队正寻求天使轮融资,预期金额400万元。接下来,他们将把工作重心投入到推广销售上,以期占据更多市场。
/The End/
编辑 孙 娇 校对 玛依热
本文由铅笔道记者独立采访。该项目为铅笔道金芯A计划项目,目前入驻于洪泰创新空间。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