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融资1.04亿 他是卖菜狂徒 30天引传统批发商暴动 一年拓四城 日流水破200万

“宋小菜”创始人天舒说:“做农业的信仰一定是no zuo no die。”

◆  "宋小菜"一周年时,天舒在朋友圈写道:我们是一群又傻又天真的菜鸟,心存敬畏,贴地而行。

文| 铅笔道 记者 薛婷

导语

生鲜类项目,IDG副总裁张海涛看了两年:见了17个团队,访谈了110多名从业人员。至2015年5月,他走入“宋小菜”杭州办公室之前,一个都没投。

跟创始人余玲兵(原阿里花名天舒)聊了一小时后,张海涛和同事在楼下咖啡厅聊了两个多小时,没有离去。“那天海涛聊High了,挺正常的,每个投资人来了都很High。”天舒语气和缓。

自2015年元旦,“宋小菜”成立以来,一直不差钱。最初便获得阿里十八罗汉之一吴咏铭的3000万元天使投资;虽然跑到武汉试点,本想远离投资人“骚扰”,还是逃不过资本眷恋——A轮融资1.04亿元,由IDG资本领投,元璟资本、普华资本跟投。

这个资本眼里的香饽饽“宋小菜”,是一个向中小生鲜零售商(现在主要农贸市场零售商、菜贩子)提供采货、配送和售后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平台。

创始人天舒是淘宝农业电商、淘宝特色中国馆的创始人。专注农业领域五年,折腾出了生鲜预售、特色导购等模式,。他戏称:“我可能是互联网圈里最懂农业的,农业圈里最懂互联网的。”

◆  "宋小菜"当前业务布局

天舒说:“做农业的信仰一定是no zuo no die。”于是,他带着一支跨界的团队摸索了一年,布局四个城市。每新开一个城市,他要玩出新花样。“我们不做供应链只做反向供应链,不做标准化只做商品化,不建城市大仓只建社区小仓,不做全自营只做开放的分包式运营。”

敢如此折腾,如此慢速,天舒自有底气:“农业的希望一定不是从内而外打破,而是从外到内打破。”他坚信:跨界的人才是农业的希望,才能玩出不一样。

◆  "宋小菜"核心团队,从左至右分别为:产品技术总监严德红(原阿里花名展堂)、CEO天舒、采购总监隋永立(原麦当劳产品和蔬菜生产链founder)、市场运营总监银古。

于是,我们看到,“宋小菜”四个城市分别是不同风格的总经理:武汉总经理是做蔬菜批发及配送的老行家、杭州是原百度糯米团的大区经理、北京是西安杨森的大区经理、上海则是箭牌口香糖的华东渠道总监。

这群原本不搭边的人,苦熬一年,不断试错、沉淀、迭代......

注:   天舒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一场模式的较量

批发市场内炸开了锅。办公室里乌泱泱挤满了人,40多个蔬菜经销商把“宋小菜”的武汉负责人和合作伙伴团团围住,唇枪舌剑,抗议要把他们封杀,赶出市场。

屋外还有100多个经销商联名向市场方施压:“不把‘宋小菜’搞掉,我们集体撤离......”

引起“群愤”的“宋小菜”,是一个向农贸市场零售商(菜贩子)提供采货、配送和售后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它在武汉试水不到一个月(2015年5月),便把当地第一大蔬菜批发市场“白沙洲惹毛了。一天之间,后者50%的土豆交易量不见了。

“白沙洲”的人顺藤摸瓜,追溯到产地山东基地。发现运送土豆的卡车正常发到了武汉,只是150吨土豆没有进入批发市场,全跑到了“宋小菜”的仓库里,被直接配送到菜贩子手里。

除土豆外,进入市场的西红柿、胡萝卜和黄瓜也越来越少。这是“宋小菜”上线初期主打的四类单品。

被摸清底细后,“宋小菜”被批发市场各种排挤,一场“暴动”随即上演。两天后,对方甩给天舒(宋小菜创始人)一纸“公文”,大意为:宋小菜对某某公司造成了极端恶劣的影响,引起所有同行一致抗议,要求其合作供应商6月底必须搬离市场。“他们反扑得越厉害,就说明我们切中了对方的要害,这事做得才有价值。”天舒说。

这是一场模式的较量。通常,蔬菜流通要从农民到农民经纪人到一级批发商(产区批发市场),然后运到销地批发市场(如新发地、白沙洲等)交易,可能再经过二级经销商、三级......层层倒卖到菜贩子手里,进入零售环节(或供货给餐馆、单位)。

“宋小菜”的模式与传统批发市场有显著不同:

一、做反向供应链,先聚合订单后集中采购。明确的订单解决了供应端生产端的销售,集单优势带给销售端实惠。

二、越过中间商,直接对接基地、一级批发商和菜贩子。用户综合采购成本比传统进货方式节省10~20%。

三、商品化生产。在源头就做好指定规格化包装,不用来回开包分拣。加上链路的缩短,损耗率可降至2%以下(传统蔬菜损耗率为40%左右)。菜贩子们通过“宋小菜”App,直接查询价格、充值、下单、收货,不用起早贪黑跑到市场去进货。

四、保证售后服务质量。若菜贩采购后发现缺斤短两或上下层质量不一致等问题,“宋小菜”制定了相应处理退赔方法。

◆  农贸市场里的菜贩子,他们赚着别人不愿赚的脏钱、累钱。

这感动了菜贩子。在 武汉时,曾发生了一起采购事故,一批茄子在运输过程中被挤出水烂掉了。“宋小菜”销售经理带人找到菜贩,赔礼道歉,并把烂茄子退掉。没成想,对面那个50 多岁的菜贩大哥竟有些哽咽说:“干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公司这么把我们当人看。”最后,他硬要把一盒蓝色包装的黄鹤楼塞给工作人员。据说,这是当地最贵的香 烟。

无疑,“宋小菜”在较量中首战告捷。武汉市场运营2个月,它在上游合作了几十个供应商,抗议的供应商们被收为合作伙伴;下游菜贩客户约5000个,覆盖品类20多个,交易额单日过70万。

但宋小菜也付出了代价。团队沉重:近200人的销售团队,30多人的采购团队,城市仓的管理、配送人员高达90人......

◆  在"宋小菜"内部,长得帅没用,一样要搬土豆。

正如天舒最初的设想:重模式一定要做,可以深入到供应链的每一环中去,“蹲下来”跟着用户去买菜、卖菜。然后由重到轻,看哪个环节的成本、效率能有新模式来做。

“重模式”已被验证。接下来,是一场场“宋小菜”团队自己与自己的较量。

由重到轻

“白沙洲风波”平息后第二天(6月15日),天舒便召开了一场“武汉复盘大会”,并筹建杭州分公司。

武汉最令他头疼的是冷链仓储配送。他们在市中心租了1300平米的城市仓和十几辆配送车,配置了90人,负责入库、分拣、车辆调度、押车、配送等环节。

这些人多是50岁上下的蓝领,难以管理。“他们平时都讲方言,很难沟通,学历不高不能理解标准化作业。想在管理上提高效率根本不可能,人力成本也降不下去。”

采购端,买手团队从最早几个人增加到30多人。“你人再多,能超过永辉超市(全国最高时达到1500人)么?腐败问题、效率问题,如何避免?”销售端,同样如此,峰值为200多人。

在他看来,这种劳动密集型团队不是“宋小菜”想要的。“这和已有的互联网电商有什么区别?”天舒指着左胸口说:“我这里有个开关,如果越来越像已有的传统模式、团队,那就亮红灯,立马停掉。”

如何让团队“玩出花”?天舒的锦囊妙计是让跨界的人来探索。

于是,他在会上抛出一个问题:“一年后,你们觉得‘宋小菜’团队是2000人还是200人?”

员工分成两个阵营:回 答2000人的是负责武汉业务的(多为中年人、多年从事蔬菜供应链管理),他们认为武汉模式成绩已超过同行,没必要做轻;对“轻模式”呼声最高的则是一群 80后、90后,均为公司后引进的跨界人员:有阿里钉钉(效率管理工具)Founder张琦(原阿里花名银古)、糯米团浙江大区经理、退伍军 人......

天舒从中挑出四人成立杭州筹备组,并下达死命令:1个月把新模式摸索出来,跟武汉业务PK。

顶着压力和武汉团队的“不屑”,四人的解决方案是把所有的链路做了一个梳理,最后发现,“宋小菜”只要聚焦在三件事情:标准化订单数据接口、制定仓配运营标准、人员绩效考核。

综合考量,他们从最容易切入的物流端打入。“既然原来50、60岁的大叔们管不了,干脆把它分包出去,让专业的人来做。”市场运营总监银古说:“武汉的经验,让我们明确了仓配的哪些环节必须由自己来控制,制定标准。”

实现起来并非易事。第二天预售的订单已收齐,但第三方合作商迟迟没有落地,直到配送前几个小时终于谈定了符合运营标准的合作伙伴。仓促上阵,为了保证顺畅,他们半夜跟随配送夜游了杭州一圈。“一切紧紧有条,果然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仓配各环节分包后,原来90人的标配减至3人,负责监管。

◆  部分蔬菜品类。

筹备期一到,7月15日,“宋小菜”杭州分公司如期开张。为争一口气,他们当天上线了16个品类。“看武汉的历史订单数据,帮我们做了品类优选。”

半个月间,杭州“轻模式”跑通,日成交额过十万,且整体运营成本远低于武汉。

两个月后,杭州模式基本成型。超过武汉前三个月的业务量,团队约为武汉的三分之一。同期,武汉市场转型为杭州的分包模式,天舒筹备北京分公司。

折腾不能停

天舒说:“‘宋小菜’的内部文化是小处创新、小步快跑。”筹备北京时,他又在琢磨:哪个环节还能精细化?

他又想到了武汉的城市仓。蔬菜进仓,要搬一道;仓内分拣完再搬上车;配送后又要搬下车。“只要搬上搬下,一定有损耗,搬货的都是农民工,用力很猛。”天舒举例:好好的西红柿,卸货时用力一大,可能就裂了;胡萝卜也可能被震断。

其次,每增加一道搬运工序意味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如何逾越这条成本控制线?“必须把城市仓干掉!”

10月,在望京一家饭店饭桌上,天舒拍板做了个决定:去城市中心仓化,建立社区仓,从基地由供应商直送到社区仓。

这又是传统供应商没经历过的事。以往,传统干线物流司机把蔬菜从基地运到批发市场(新发地),要在那里等到货卖完才能开回去,一般一等就是三天,甚至更久。

试水阶段,北京团队让内蒙的一家土豆供应商尝试从基地直送网点。要求干线司机给五个社区仓一一直送。每到一个站还要卸货,银古和销售人员陪着一起搬卸土豆。

配送到倒数第二个社区仓时,司机火了。破口大骂:“妈的,没有这样欺负人的,让我开着30吨的大挂车跑来跑去,烦死了。”骂完,他直接开车回内蒙了。

这让天舒心里的开关亮起了绿灯。“只要有人抱怨,说明这触动了他,跟他过去做的不一样。我们再去看抱怨有无价值,有价值就沉淀下来,标准化。”

“直送”就是有价值的一种。它 省掉了至少2~3个搬运环节,全程将损耗降至千分之四,物流成本降低50%,总体成本可降低20-30%。供应商和干线司机也由此受益。“同样一车土豆, 原来至少要放三天,现在他三小时就配送完了。可以立马回去再做生意。”模式成型后,“宋小菜”将多出来的利益也分成给供应商。武汉、杭州逐步改造“直送” 模式。

目前,“宋小菜”业务覆盖武汉、杭州、北京、上海四个城市,去年12月日交易流水峰值就超过200万元,日复购率超过40%,月增长率40-50%。

◆  "宋小菜"第一批大学生学员。天舒把首个试点建在武汉另有用意:武汉的大学生最多,他希望在这里培养跨界农业人才。

过去一年,天舒称之为“宋小菜”反向供应链元年。2016年,他定义为蔬菜商品化元年。“商品化指从货到商品,从包装到成本等细节,可玩的还有很多。”

从阿里做农业五年,到“阿外”慢慢摸索一整年,这个被称为“阿里最懂农业”的男人似乎一点都不着急。“做农业不是跑得快就能跑得远,跑得快的前提是跑得稳。”他说。

读完文章,求报道的创业者请加微信号shoujiyezi5415;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铅笔道编辑部

铅笔道记者

铅笔道铁牌记者

qianbidao01(欢迎添加)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