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想,我们都在巨大的逆流中求索,每个人都妄图集齐通向未来的所有船票。
来源丨IT爆料汇
作者丨枫冉
YY这两日颇为繁忙,周一刚发完2018年第四季及全年财报,紧接着周二又宣布完成对海外视频社交网络公司Bigo的全资收购。
援引媒体的说法是:“这是中国社交网络公司罕见的一次海外同行并购。”
但这家雄霸东南亚的社交网络应用其实早是YY的囊中之物。
Bigo创于2014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即是李学凌。Bigo的上轮融资YY以2.72亿美元认购优先股,已拥有其约31.7%的股份。
所以,Bigo就是李学凌在海外下的YY同款棋子。也是李学凌整个创业生涯的第三张重要船票,这张船票通往的是“国际化”和“人工智能”。
这两个词现在形容一个中国公司,总觉得会略显空洞、遥远、吹嘘,过往以这些词为标签的公司,极少有被大众认可。
只是真有价值的东西,在萌动的前期往往泡沫横生。
2000年初的互联网和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莫不如此,李学凌的前两张船票YY和虎牙,也都有些这样的意味。
第一张船票YY语音,把李学凌从前景黯然的游戏资讯送进了IM社交,但彼时行业早已有QQ和网易POPO,一片迷雾。
第二张船票虎牙,把李学凌送往移动互联网,但千播大战中,不靠巨头孑然独立的虎牙割了YY多少肉,大抵只有李学凌自己知道。
出海和AI的第三张船票Bigo,在国内直播行业天花板之后,是李学凌不得不碰触的未竟之地。
但这个曾执笔的文人向来够有前瞻性,总能在泡沫堆里发现铺了一层沙的珍宝,而后亦没有文人的软弱气,坚心不移地落地。
第一张船票:YY
做YY的时候李学凌哭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2008年春天,李学凌创业三周年,团队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出走事件。
他在网易的老同事、多玩游戏总经理张云帆带着10名骨干员工集体辞职,北上北京,创立了一家和多玩网同性质的公司178游戏网。
这还不算,即将推出的YY语聊软件又老是出问题。问题很严重,不是卡音,就是话速整个延迟了两秒。对于一个即时通讯产品来说,这种产品质量面临着整体项目搁浅的危险。有一天晚上,李学凌一个人在家对着电脑测试产品,又卡了,又延迟了,又卡,又延迟……李学凌终于忍不住爆发,摔了东西,大哭一场。
团队出走他恼,YY的严重bug他是怕。
三年前,李学凌心灰意冷话别丁磊,决定以后不再受制于人,创立专注于游戏资讯的多玩。
此后李学凌虽靠着田忌赛马似的打法,专注于爆款游戏,打败了首要竞争对手17173成为国内最大的游戏资讯平台,却依旧被轻视。
一位游戏大佬起初嘲笑李学凌称:“做网游赚的钱就像雪片一般,而做游戏广告简直就是讨要饭钱!”
李学凌本以为自己做到第一,就能证明他错了,但事实是游戏资讯果真是个要饭的买卖:营收越多,亏损额越大。
多玩2009年亏损4700万,2010年亏损高达2.39亿。
囿于此,李学凌自是有苦说不出,郁闷在心头。
带来希望的还是雷军。
有人曾这样形容过雷军和李学凌,说李学凌一生中遇到过很多贵人,但是雷军就像是李学凌的天使:贵人可遇不可求,天使则会永远照耀。
07年5月,雷军接到了周鸿祎的一个电话。老周碰到一家做游戏语音的公司,请雷军帮忙看看。
这是一款名为iSpeak的在线群聊语音产品,当时同时在线人数仅仅不过一二千人。
雷军起初犹豫,但想了很久决定投资。理由有三,第一,微软Skype便是国外类似的成功先例。第二,语音是比文本更有效的沟通工具;第三,游戏语音一旦做好了,可以不止为游戏服务,能够做很多垂直门户应用。
说到游戏语音,雷军自然想到李学凌,希望李一起投资。
李学凌觉得没价值,不投。
但接受注资的iSpeak,数据蹭蹭的往上涨,很快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5万。
李学凌急了,当初创多玩时许下“一亿美元市值”的flag眼见没什么希望了,而加上游戏语音则可能是这个1亿美元的新动力。
2007年9月,多玩开始开发同类产品YY语音。这期间,李学凌还曾打算收购iSpeak,但价格已是当初的20倍。
YY语音承载了李学凌通往未来的希望。
YY语音虽然刚上线时经历了波折,但是上线后迅速在空白的市场上起势。尤其是在iSpeak因涉嫌恶意攻击多玩网,高管被法院判刑,业务一蹶不振后。YY语音便成为了市场上唯一产品,在线人数很快突破百万。
一个精准的数据是,在连续两年零7个月,YY完成周对周3%的复合增长。
但YY还是不赚钱。
“谁也不知道这会是个什么东西。”李学凌后来形容。
但资本市场对这个新东西感兴趣。
先是巨人网络作价5000万美元要收购多玩。
李学凌拒了,说YY刚上线要“倾全力一战,战必胜,败了就把我干掉。”
第二次出价来自感受到YY语音威胁的腾讯,条件无法拒绝:1.5亿美元现金收购公司,之后以Double的方式返还创始人股票。
这诱惑太大了,对于李学凌来说意味着,把公司卖了,股票又涨了一倍。
这已经不是天上掉馅饼的问题了,而是有人要给你山一样,一辈子都吃不完的馅饼。
李学凌考虑了整整12天。
这12天里,他白天照常开车上班,晚上回到家就上网,然后熬通宵,想心事。
期间他问雷军,雷军说别卖,但这说服不了他,雷军画的饼再大,都挺苍白。他问老婆,老婆说,你疯了,你一上班族瞎吹什么牛?
12天之后,李学凌召集十几个公司高管开会。同事们在座位上坐定,李学凌喉头一阵发干,想到了08年出走的10人核心团队。
他开始讲话,夸了夸公司的形势和董事会,也直接摊明了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大家能赚很多钱......拼明天还是现在有钱,团队内部投票,卖还是不卖。
沉默。
李学凌听到一个声音:“老大你先举手。”
李学凌举手,说:“不卖。”
“不卖。”
“不卖。”
“不卖。”
……
全票通过。不卖。
李学凌又哭了。
第二张船票:虎牙
准确来说,YY这张船票载着李学凌走了两程。
YY语音让他打开一个新的潘多拉魔盒,而后由语音衍生出来的YY直播和虎牙直播,让李学凌站上了巅峰。
YY直播的诞生的契机是游戏玩家自发地在这个语音通讯工具上进行歌唱等内容的表演,促成其变成一个UGC视频直播内容平台。
后来直播的风口至,早有基础的YY直播如鱼得水,秀场模式的成熟度领先全部竞品。
其实YY直播最重要的一点是,李学凌终于找到了赚钱的方式。此前无论是多玩还是YY语音,商业模式都难说明朗,颇有点像当年网罗千万用户却无从下手的QQ。
一次媒体专访中李学凌在说,
“我曾经是一名记者,我的工作是撰写文章。我是一个媒体人,我讨厌广告,因为我觉得广告有两个弊端。第一,它会干扰用户体验;其次,它会影响媒体的编辑准则。”
李学凌本质上对广告讨厌,觉得卖广告不是一个好业务模式。
但直播模式打开另一番天地——刷礼物。
这变成了欢聚时代的吸金利器。
开端挺有意思。
那时候有很多人YY平台上唱歌,于是李学凌和团队想出了一个主意,搞一个YY歌手排行榜。
但YY平台上有大概几千个歌手,如何对它们进行排名?
YY想到让用户进行投票。每个用户每个月可以投一次票,投票是免费行为,但每个月只有一票。
大约两三个月后,李学凌团队发现有人开始在淘宝上出售自己的投票权,每一票的价格为2.5元。
于是YY决定自己销售投票权。每个投票权的售价为1元,且这种购买投票权的方式比淘宝更加安全。
那一年,这个出售投票权的业务给YY带来400万元营收。
而后来逐渐由投票权变成鲜花、跑车则是有用户说:“我投票了,并且我想要看到自己的投票。”
于是YY做了一个图标,当用户进行了投票之后,这个图标就会出现。如果你投了两次,这个图片就会出现两次。
这是直播秀场远古模式的初始,这个由YY发迹的秀场模式,成为了后来所有直播平台的纲领和雏形。
此后YY直播像是坐上了火箭,欢聚时代整个公司的9成的收入都由YY直播录得。
欢聚时代CFO何震宇曾作过一番表述:
“高速增长的经济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很多财富的拥有者相对年轻,他们现在过上的富足生活,是之前的自己完全无法想象的,所以他们急于向外界展示我成功了。我想这就是其中的心理原因。”
突然而至的YY直播,打造了一个能靠金钱在虚拟的世界中展示地位的角斗场,吸引着有钱有闲的年轻人和中产,在这个角斗场中一较高下。
虎牙的诞生则补足了另一类群体,他们没钱,爱看别人打游戏,付费率只有观看秀场直播人群的三分之一,但他们是直播人口基数组成的主要人群。
虎牙彻底补足了李学凌在移动互联网的直播船票,此后YY和虎牙双行,成为了李学凌的两个车轮,承载着欢聚时代浩浩荡荡的向前碾过无数尸体。
天知道李学凌给虎牙喂了多少钱。
李学凌还是没变,一如当年搞YY语音。
“战必胜,败了就把我干掉。”
2012年YY高管古月带着十来人组成的项目组,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内部创业摸索出来YY游戏直播。
依靠在语音界积累的用户,YY游戏直播上线后迅速获得了大批用户。
当时的游戏直播行业处在空白期,大量的用户和主播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YY游戏直播前期只需要承诺从平台导流就能够吸引到大量主播。
不到两年YY游戏用户覆盖超过一亿,月活用户近3000万,月营收突破千万,势如破竹。
如果没有斗鱼。
这个武汉高校走出来的青年捣鼓出来的斗鱼脑袋太灵活,一眼看穿了繁盛之下YY游戏直播的命门。
观看游戏直播人群的付费意愿低,靠付费分成模式不足以对游戏主播形成绝对话语权,斗鱼直接以签约费代替分成来获得头部主播,让大量粉丝从YY迁移。
后来缠斗之下,2014年千播大战起,李学凌一股脑地给已经改名为虎牙的YY游戏直播砸下7个亿。
此后两家的攻防、挖角、缠斗,熬死所有的竞品,虎牙率先上市,斗鱼在上市门口久久徘徊,自然是被复述百遍的好戏,不再赘言。
只是一个安逸稳定的平衡,往往是下一个轮回和角力的开始,要从别人的迷惘中看到真相,才代表着你在下一场战争中有活下去的机会。
第三张船票:BIGO
BIGO是李学凌通往下一个世代的船票嘛?
李学凌回答不了。
这些关乎未来的事情,往往就只能这么模糊着前进,再加上一点赌性和幻想。
守下去也是直播行业增长天花板的困兽之斗,你是领袖,就必须拿出一个前行的方向,方向出来后就必须让人相信自己是对的。
否则对的会变成错的。
“BIGO”的名字很有意思,源自“Before I Get Old”,李学凌说,是希望在自己变老之前,能够做一个新的、有趣、有价值的国际化产品。
BIGO刚开始只是一个试验品,方向上选定的是免费的国际电话服务,但做了些时日后,李学凌感受到一丝熟悉的味道——巨额亏损。
BIGO10个月内烧了5000万美元。
李学凌意识到这个服务太依赖资金。于是将其剥离出来,接受外部投资人的资金。
BIGO的运营方向也开始改变,免费国际电话业务关闭,核心业务回到与YY类似的直播形态。
出海历来百般复杂,中国出海成功的公司寥寥。
东南亚离得虽近,文化和意识形态有相通点,但也不是善茬。
其互联网生态的发展虽比国内晚2-3年,亦经历了激烈的百播大战。中国直播产品早在东南亚扎堆。
让人意外的是,短短两年时间BIGO LIVE竟成功上位,成绩斐然。去年三月份注册用户突破2亿,月活用户3660万,17年总营收3亿美元。
这成绩让李学凌惊喜,本来在他的认知里,出海应该更艰难些的。
李学凌一开始没想过要把BIGO全盘纳入YY,代价太大。
BIGO上轮D轮拿了2.7亿美元,当时李学凌就说,“欢聚时代已经没有收购BIGO的能力了。”
但他还是忍不住,YY的老牌业务已经运营多年早有高管各司其职。
出海是新的战斗,李学凌放心不下。
你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这个46岁,正值当打之年的文人内心抑制不住的躁动。
昨天早上,李学凌特意发内部信说,“未来十年,是东南亚振兴的十年,第三世界国家将迎来发展机会。BIGO帮助YY证实了一件事:直播在海外的收入模式是成立的。”
李学凌的这个局铺得早。
Bigo已经谋划了近5年,14年国内千播大战正酣,YY和虎牙还正十面埋伏。
去年9月的YY粉丝嘉年华活动,李学凌说,“公司的首要目标是把国外做好,因为做任何东西都要借助一个风口,不能逆风。其中,短视频在国内就是逆风,不如到没有做好的国家顺着内容发展的趋势去做。”
再往之前李学凌亲自往体内植入微型芯片,引起了业界的一片讨论。其实当时的事,不正表明李学凌对人工智能的看好和向往。
文人往往有纸上谈兵的毛病,但李学凌不,他先出兵,再和你从纸上谈,等你意识到“这个是个好的想法”时,他已经形成壁垒。
按照李学凌的设想,BIGO LIVE是一个大“插线板”,上面的插孔和电流已经有了,新来的设备插上也许就work,不work的话就把它拔掉。
他也不怕同样猛投海外,已经有数个爆款的头条,甚至是BAT。
“他们在国内是天,但在国外是nobody。除非他们愿意拿大价钱投资我们,因为他们不缺钱,但他们缺好的团队、产品和市场。”
其实想想,我们都在巨大的逆流中求索,每个人都妄图集齐通向未来的所有船票。
但你看不清,前面的星光虚弱、浊浪滔天。你唯一能做的,不过是把现时看到的东西做到极致。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