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Pre-A轮获投近亿元 “凌空天行”造商业运载火箭 已完成2次亚轨道飞行试验

凌空天行 2012年
航空航天领域服务商
硬件
融资进度
Pre-A轮
融资额度
近亿元
融资时间
2019-12-26
投资方
火山石资本、科力创投、元禾原点、真成投资、源码资本
创始人
王毓栋,凌空天行董事长。
>
凌空天行 2012年
航空航天领域服务商
硬件
融资进度
Pre-A轮
融资额度
近亿元
融资时间
2019-12-26
投资方
火山石资本、科力创投、元禾原点、...
创始人
王毓栋,凌空天行董事长。
>

铅笔道12月26日讯,航空航天领域服务商“凌空天行”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火山石资本领投,科力创投、元禾原点、真成投资以及老股东源码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天行Ⅰ”遥三火箭和后续火箭的研制,以及为更先进的火箭进行原理性试验和技术验证。

凌空天行成立于2018年8月,在商业航天领域为客户提供航天运输服务。公司有“天行”系列可重复使用火箭产品,服务于国家航空航天飞行试验、商业小卫星发射、载人太空旅游等领域。

创始人王毓栋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过主管设计、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室主任、副总师等岗位,从事国家重大型号研制与科研生产组织工作,具备丰富研制经验。曾获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奖项。2017年加入商业航天,2019年4月实现了国内首次水平回收技术验证火箭的试飞成功。

据悉,其核心团队成员是来自于航天系统的“老兵”,在设计、生产、运营等关键环节拥有工程经验,曾在商业航天中实现过一系列从无到有的突破。

王毓栋曾在演讲中表示,火箭作为一种运输工具,正在悄然改变人类的生活,即将成为接下来十年的新型出行方式。

成立后,凌空天行花费六个月研发,制作完成并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可回收火箭“天行 Ⅰ”遥一,并于今年4月成功发射。今年12月23日,凌空天行又成功完成“天行Ⅰ”遥二火箭飞行试验。

具体来看,“天行 Ⅰ”遥一两侧的机翼设计能够在火箭爬升,大气愈发稀薄时获得足够的升力,以确保箭体飞行的稳定性。头部试验舱一装载了厦门大学空气动力学试验模型,以便于对其自主设计的新型发动机核心部件进行高速空气动力学试验。试验舱二安装有西安电子大学研制的两部高能粒子探测器。利用这次发射机会,探测器对可穿透仓壁进入飞行器内部的多种高能粒子进行统计。

“天行 Ⅰ”遥一采用的是固体发动机,相比液体火箭发动机来说,虽然推进剂相对昂贵,但设备造价较为划算。但现阶段瞄准的仍是火箭总体回收技术。王毓栋表示,选择初期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也是考虑到假使火箭出现 bug 或意外,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损失在可控范围内。

在“天行Ⅰ”遥二实验中分别对先进高速发动机、高速层流翼型进行了验证,为发展下一代高速航空运输系统的关键单机与部件,获取了第一手试验数据;为未来高速载人飞行安全评估和防护积累了有效的高能粒子剂量数据;尝试了多种通信新技术,通过超视距低频通信系统,建立了非视距状态下不依赖中继手段的地-空通信链路。

成本方面,“天行 Ⅰ”遥一总成本不高于 500 万。王毓栋曾表示,“天行 Ⅰ”遥一至少可以循环使用 3 到 4 次,通过目前飞行试验的报价,基本 2 次发射就可以收回成本。目前,发射需求更多地来源于体制内,据悉,订单量已达两位数。

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完成2次亚轨道火箭飞行试验,共为4家试验客户与2家商业客户提供了服务。在高速飞行科研领域提供试验平台的同时,积累了飞行试验数据。通过对火箭重复使用关键技术的验证,为后续发展运载火箭、高速运输与太空旅游奠定了基础。

王毓栋表示:凌空天行将以科学试验市场为发力点,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提供高效、可靠、经济的飞行试验解决方案,同时也逐步验证卫星发射、载人太空旅游的关键技术,让火箭飞得更高更远,让航天融入大众生活,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公司董事,领投方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章苏阳表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带动了民营企业通信小卫星研制、火箭发射、卫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及软件应用市场的发展。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