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硬科技发展史。
怎样发展硬科技?怎样帮助硬科技公司获得创新突破?怎样走好科技自立自强的路?
近日,硬科技概念提出者、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博士就硬科技的内涵、硬科技与大国博弈的关系、我们能从美国和以色列等科技创新强国学到哪些经验等问题,结合他的新著《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给出了答案。
01 硬科技是主导东西方文明起落的决定力量
硬科技指的是能够大幅度推动人类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像蒸汽机、集成电路,都属于硬科技。这类核心技术一旦产生突破,将带来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此外,硬科技是具有较高壁垒的技术,也就是说一国或者全球只有少数人能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硬科技。
但我们并不能说大数据、AI、工业软件和硬科技是对立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芯片设计的EDA软件或者无工业基础软件,这些都属于硬科技。硬科技定义的核心在于:只有极少数公司或者国家掌握。同时硬科技的内涵是动态变化的,比如蒸汽机,瓦特当时做出来的时候它属于硬科技,但到了今天,蒸汽机已经成为一项传统的技术。时代在发展,今天我们觉得是硬科技的东西,过上10年、20年,技术扩散了,它就逐步成为高科技,再过几十年可能变为传统的技术,这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看历史可以有很多种维度。过去,我们看历史,认为某个天才或英雄拯救了国家、维护了社会。从另一个更深层的角度,我们可以从科技创新的维度来看待历史的演进——如果没有工业革命,人们的生活可能还停留在农业时代。站在科技创新的角度看历史,我们会发现科技才是主导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所以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硬科技发展史。
经济的发展是由技术进步来决定的。在整个农业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为什么在工业化进程中被超越了?核心就是中国没有产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催生英国经济的发展,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所以说硬科技是主导东西方文明起落的决定性力量。
02 没有芯片,中国工业的发展会遇到极大的瓶颈
中国现在急需补齐的一个短板就是半导体和芯片,我们现在的状况叫作“缺芯少魂”。除了这个领域,我们需要补齐的短板还包括航空发动机、先进的机床设备、新材料,这些领域其实也面临类似的情况。
现在芯片成了全民甚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最近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汽车芯片短缺导致中国在今年至少少卖了100万辆车。芯片是工业的粮食,中国又是全球进口芯片最多的国家,没有芯片,中国工业的发展会遇到很大的瓶颈。当然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开始加大力度支持芯片的发展。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中国的芯片问题会逐步迎刃而解。
03 资本本身没有属性,资本背后的人是有思想和属性的
硬科技需要的投资量大,回报周期长,需要的是有耐心的金融。硬科技和金融难以结合,缘于三组矛盾。第一是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金融追求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第二是科技创新的长周期和中国现在金融资本的短周期之间的矛盾。第三是,科技创新早期需要的是一些小钱,而现在国家为扶持科技创新所推出的大体量的金融资本,动辄几千亿、几万亿的钱,很难直接扶持到早期的科技创新项目。这三组矛盾导致了科技和资本的结合不太容易。
不同性质的资本对科创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像民间资本、国外资本、政府资金,对硬科技的突破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资本本身是没有属性的,而资本是由人主导的,资本背后的人或机构是有思想和属性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本的天性是往回报高的地方去,但是背后主导资本的这些机构和人有不同的诉求,这就导致资本的属性是不太一样的。比如,个体的财务投资人追求的是高回报;而由政府、国家或者央企、国企主导的一些资本,则是要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展的需要,它的诉求和纯民间资本的诉求是不太一样的。另一类是VC资本,它则是要追求一个非常高的回报,同时VC敢于承担风险。可见不同的资本有不同的属性,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合适的资本匹配到真正的科技创新项目上去。
二战之后(194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当时的校长康普顿发起成立了全球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当时的背景是,麻省理工学院在二战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军工硬科技技术,迫切需要实现成果转化,但在当时他们在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资本支持他们,所以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发起了全球第一个风险投资公司,叫美国ARD公司,就是美国发展与研究公司,当然这个名字听上去有点像一个研究院,不像一个风险投资公司,但这家公司的确是美国风险投资的开先河者。ARD公司在1957年的时候投资了数字设备公司(DEC公司),后来获得了五千倍的回报,自此它引爆了整个风险投资行业。
美国是通过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支持了科技的创新,因为科技创新面临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必然要匹配愿意承担风险的风险资本。美国的风险资本和天使投资的活跃度是非常高的,一方面,民间的风险资本活跃度很高、规模非常大。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做了很多事情,支持大量的中小企业去做特别创新的事情,比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SBIR是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一种创新资助资金,像美国的高通公司,就是SBIR计划支持出来的一家企业。
美国为了扶持科技创新的企业,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的、军方的,都有大量的资金投进去。所以美国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度很高,资金的供给量非常充足,这也是美国在科技创新上一直引领全球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然以色列的风险资本行业也非常活跃,同时以色列的地方政府也有很多的资助,包括地方政府发起的一些孵化器和风险资本。这些资助都有效地促进了创新的涌现。
04 这一次,美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对手
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起源于学术兴趣,也包括私营部门的推动。但是在中国科技创新是由科研基金来推动的,中美在科技发展的模式上存在区别。
目前来看,美国在原创性技术、个人驱动的研发是比较领先的;中国在大规模制造、大规模的追赶方面是比较有优势的。中美两个国家国情不同,所以在科技创新上展现出来的一些特点也是不太一样的,各有优缺点,各有千秋。
美国特别擅长开拓性的创新和研发,擅长在无人区探索,就像任正非讲的华为如何面对无人区的问题。因此美国在创新领域积累了很多引领性的优势,而中国目前来说,我们更擅长的是追赶性的创新,也就是说在追赶国外已做出来的创新方面,我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我们原创性创新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氛围,都是有待提高的。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缘于引领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催生世界大国地位的更替。当年的英国借助蒸汽革命快速崛起,后来的德国和美国通过电气化革命崛起,美国又引领了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成为引领全球的科技创新大国。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呼啸而来,就看中美两个国家谁能够率先引爆第四次工业革命。
与历史上美国和英国、苏联、日本的科技竞争相比,这一次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国这次终于遇到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了。过去挑战美国的这些对手跟美国的整个实力相比还是有较明显的差距的,无论是从人口还是国家的底蕴、创新人才的数量来看,都是有差距的。但是中国和过去美国其他的对手都不一样,中国的文化、历史、人口以及创新的勤奋程度上,都是有明显的优势的。
我相信,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中国在这次科技竞赛中有极大的获胜概率。
05 要成为硬科技强国,我们还要在两方面更加努力
在发展硬科技的道路上,文科和理科相辅相成,将发挥不同的作用。
整个世界分为知识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知识系统里面就分为文科和理科,文科更多的是去指导社会系统的建设,理科更多的是指导经济系统的建设,这就像一个人的两个脚,共同支撑我们的身体。
任何一家企业不能只有搞技术的,没有搞管理的,没有搞销售的,没有把大家团结起来的工作。不用过于强调哪一个,只是一个配比的问题,配比合适就比较好。
中国要想发展为硬科技强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的科研人才数量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了,我们科技经费的投入是全球第二:2020年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是2.4万亿元,在10年之内我们的研发投入可能会超过美国,也就是说我们的科研经费会达到全球第一,科研人员的数量会达到全球第一。我相信持续十几年、二十年之后,我们国家科研的产出也会更好,那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我们现在的重要任务是要提高科研的效率和科技产业化的效率,只有这个效率提高了,前面的投入才能够实现更多的产出。
此外,我们还需要在两方面更加努力:第一是在原创的基础科研方面,这一点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为过去我们更喜欢模仿式和跟随式的科研。第二是我们要去往下延伸,也就是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真正让知识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个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
《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
引领世界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点亮未来的灯塔在哪里?《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一书给出了答案。书中对硬科技的内涵、外延、演变及其对全球变革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详尽的探讨,试图用科普的方式,让读者走进硬科技这个既神秘、高端又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
什么是硬科技?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精尖的科技;是有极高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的科技;是需要较长时间积累、极大地领先现有水平的技术。书中全面梳理了信息技术、光电芯片、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科技这八大硬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及趋势、各国布局以及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卡点”和“堵点”,并提出了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发展建议。
硬科技的研发周期长、回报慢、风险高,该书深入研究了如何做好硬科技与金融协调发展,回答了硬科技时代需要怎样的金融这个难题,并探讨了如何从政策层面促进硬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书中还对比分析了以色列、日本、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行动举措和经验教训,为我国硬科技发展带来启发。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