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4500亿超级赛道,背后隐藏着哪些机会?
铅笔道作者 | 直八
今日,苏州跑出一个超级独角兽:L4级城配自动驾驶企业九识智能完成1亿美元B3轮融资交割,至此其B轮融资总额近3亿美元,创下近两年来自动驾驶领域单轮融资规模之最。本轮融资由鼎晖百孚、蓝湖资本、某头部美元基金及某大型上市公司联合领投,亚投资本、锡创投等跟投,老股东持续跟投。
我们来看看,这个4500亿超级赛道,背后隐藏着哪些机会?
01业务介绍
九识智能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L4级城配自动驾驶产品研发,其核心产品Z系列无人车家族覆盖快递快运、生鲜冷链、工业物流等场景。通过搭载自研的“双目3D感知+平顶智能套件”融合方案,车辆可在-30℃至55℃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综合续航提升30%,单台车日均配送量达600-800票。目前,其客户涵盖中国邮政、通达系快递、DHL等数百家物流企业,通过“交钥匙售车+全周期运维”模式,帮助客户降低超50%运营成本
02创业过程
创始人孔旗,是上海交大计算机系硕士出身的“技术老兵”,曾参与百度首代无人车研发,后主导京东物流无人车“大白”项目,在武汉疫情期间完成6800公里无接触配送。
2021年,他选择在苏州工业园区二次创业,目标直击物流行业两大顽疾:适龄劳动力短缺与城配成本高企。传统物流依赖司机人力,但乡镇配送往往两天才攒够一车货,农产品损耗率高达20%。九识的解法是将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化——通过车规级硬件量产和订阅制付费,将无人车单价压至7万元以下,仅为行业均价的1/3。
九识的成长轨迹勾勒出技术商业化的路径:
2023年5月,全球首发L4城配量产车Z5,开创整车销售模式,首单客户为陕西某快递网点,手写合同完成交易;2024年6月:推出Z2/Z5/Z8/Z10四款车型矩阵,适配窄路园区、重载运输等场景,订阅制模式推动客户数同比增长4倍;2025年Q1:运营版图扩展至29个省份200余城,海外落地新加坡、中东等地,参与迪拜自动驾驶配送试点。
03行业所处阶段
九识所处的赛道是:L4城配自动驾驶,是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最快的领域之一。
行业历经三阶段演进。
萌芽期(2016年前):以园区AGV为主,受制于高精地图与传感器成本,难以规模化;兴起期(2017-2022):京东、美团等巨头试水无人配送,但单车成本超20万元,依赖封闭场景;爆发期(2023年至今):政策放开无人物流车路权,固态激光雷达成本降至200美元,催生九识等企业实现公开道路商业化。
2025年中国城配自动驾驶市场规模预计达450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年复合增长率超14%。目前行业的痛点是适应复杂路况(如山区窄道、冰雪路面)与夜间配送人力缺口,而九识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分布式仿真平台,将算法迭代效率提升2000倍,率先突破“人车客服比”行业下限。
04竞争情况
从竞争格局来看,九识智能所处的L4城配自动驾驶赛道目前处于爆发期(2023年至今)的规模化商业落地阶段,但行业整体仍呈现“头部集中与长尾并存”的竞争态势。
头部企业初现。九识以90%城配整车销售市占率居首,2024年交付量超3000台,与新石器、白犀牛等竞品相比,部分场景存在优势。
但行业整体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尚未形成绝对垄断。头部阵营以九识、京东物流(无人配送车)、美团魔袋20为代表,聚焦公开道路规模化运营,通过自研硬件(如车规级激光雷达)和全栈技术实现正毛利。部分初创公司(如元戎启行)因商业化周期长、现金流压力转向L2+辅助驾驶。
行业整体处于供不应求阶段,适龄司机缺口达20%。九识的客户(如通达系快递)通过无人车降低50%运营成本,需求明确但渗透率不足5%(数据源自其官网),具备较大增长空间。
05行业趋势
随着车路协同与AI大模型技术成熟,行业正从单车智能向“城市级调度网络”升级。
在这一趋势下,城市中众多车辆、道路设施、交通管理系统等被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AI 大模型依据实时路况、车辆位置与任务等信息,对城市内的物流车辆进行全局优化调度。比如,预测交通流量变化,提前为配送车辆规划最优路线,避开拥堵路段,提升配送效率,实现城市物流运输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 L4 城配自动驾驶从单车独立运行向城市级协同运作的更高阶段发展 。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