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去年的数据,国内网络大电影的总量在700多部,其中60%的项目在赚钱,利润率高达50%,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文| 铅笔道 记者 徐瑞灏
►导语
2008年,17岁的高中生白松决定辍学。怀揣着3万块学费,他只身一人赴北京学习编程。
“当时受《平凡的世界》和《弗洛伊德传记》这两本书的影响很大,觉得每个人的人生都很坎坷,要及时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我自认不是块读书的料。”
在北京摸爬滚打多年的他,也曾有过长达三个月的“馒头就榨菜”的待业生活。
辗转多个行业后,去年12月2日,白松创立“影大人”,这是一家解决影视项目资金需求的众筹平台。
在对急需资金的影视项目进行筛选、审核后,“影大人”会定期将其上线至网站,开放给投资人进行众筹投资。
12月28日,其平台上线首个项目一一《鬼尖笑之头发酱油》。3天后,筹得资金20万,21位投资人参与众筹。
今年4月,“影大人”的单月上线项目达到3个,月总融资金额达80万。5月开始,项目的上线频率走上正轨,每周上线一个项目。
目前,“影大人”已上线项目12个,入驻投资人达631个,共筹得220万资金。
注: 白松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从14年接触“股权众筹”开始,作为“狗尾草资本”的联合创始人,白松便陆续参与过20多个项目的众筹。
他发现,互联网项目的数量庞大,影视项目却很稀少,众多影视项目的资金需求得不到解决。“传统影视行业要解决资金问题,只能依靠人脉推荐,但个人的人脉始终是有限的。”
白松决定结合自己的投资人经验,做一个影视行业的众筹平台。“需求和市场都足够大,这值得我全力以赴。”
2015年12月2日,将自身想法酝酿两年的白松认为时候已到,创立了“影大人”,来解决影视项目的资金需求。
◆ “影大人”平台界面
“我们这个项目本身,也参与过众筹。”白松笑道。15年12月,“影大人”在“蚂蚁天使”上筹得资金57万。
与传统影视行业仅靠人脉获得投资的情况相比,“影大人”的优势体现在资源丰富。
经过项目本身众筹及参与众筹,“影大人”积累了100个投资人资源。
在对急需资金的影视项目进行筛选、审核后,“影大人”会定期将其上线至网站,开放给众多投资人进行众筹投资。
影视行业的作品类别诸多,白松选择从“网络大电影”入手。
一来,网络大电影的成本较低,用户的进入门槛低。一部网络大电影的成本大致在100万元左右,投资人的众筹门槛仅为5000元;再者,与互联网项目相比,网络大电影的项目回报周期较短,从半年至1年不等,投资人的回报周期也相应地缩短。
“而且,我们希望选择的这个品类,风险能尽可能低一些,虽说众筹本身就是种风险投资。”
白松还补充,“依照去年的数据,国内网络大电影的总量在700多部,其中60%的项目在赚钱,利润率高达50%,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公司初创的第一个月,白松为寻得合适的项目焦头烂额。
“那段时间找了五六十个,都不太满意。第一个项目其实是最难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新平台,众筹的形式靠不靠谱还未得到验证,项目方会有顾虑。”
白松曾在数个月前拿到阿里影业的Offer,并与一个项目方提过此事。“巧合的是,他们在那段时间找到我,说有个片子你看一下,能不能介绍阿里投一下。我也没和他们说我已经在单干,就把项目资料要来看了下。”
这便是“影大人”的首个上线项目一一《鬼尖笑之头发酱油》。“他们的搞笑元素很新,结合了当时火爆的《中国好声音》。团队成员都很专业,预算也很合理,这些都打动了我。”
去年12月28日,《鬼尖笑之头发酱油》于其平台上线。3天后,共筹得资金20万,21个投资人参与众筹。
◆ “影大人”的首个上线项目一一《鬼尖笑之头发酱油》
该项目完成后,白松进行反思一一为了快速迭代,当时的网站制作得非常粗糙。但苦于资金有限,改良网站的计划只好先行搁置。
在运作首个项目时,白松及同事的审核标准尚不规范。“我们没有看剧本的全本,而只看了故事大纲;对剧组成员资料的审核也不够严格,仅对主要工作人员进行代表案例的搜索。”
之后,对于待筛选的众多项目,白松及其团队建立起一套审核机制,大体分为五个步骤。
首先,审核部的成员会将项目的策划案进行初步分析,这包括团队、故事、成本的大体介绍。
其次,审核部会对剧本进行品鉴,标准包括题材、人物设定、戏剧冲突等。审核部还专门分派出两名来自小说行业的工作人员,负责对项目剧本全本的把关。
接下来,他们会调查工作人员的履历及所签协议,确保人员及协议的真实可信。
此外,剧组需要给出完整的项目预算,细分到70~80项,如服装、灯光费用等。“我们会适当地减少预算,降低投资人的风险。”
最后,白松会召集投资部门、审核部门等所有同事,依照策划案、剧本、团队资料、项目预算这四个标准,对项目盈利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估。
“这几方面不能有明显偏重。很多时候,即使是预算很OK,但故事很糟糕,我们也会马上Pass掉。”
随着审核机制的成熟,项目完成审核的时间也从开始的3天增至2周。“这其实和投资机构给项目做背景调查差不多。”
在上线首个项目后,“影大人”在业内开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逐渐有项目方找上门来。为寻得更多项目,白松与同事采用了原始的“地毯式通知法”,给全国的200多个影视项目方挨个打电话,争取合作的可能性。
但这仍无法保证稳定的项目源,“今年1月,我们只上线了一个项目,2月份则一个都没上。”
白松回忆,2月份,投资人反复追问“到底啥时候才上项目”,这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
“我的原则是‘不为上项目而上项目’,当时确实没碰上合适的。我也特别焦虑,但这总得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吧。”
同时,白松预见到影视众筹领域今后将发生价格战,于是将服务费标准从最初的5%升至7%。“在竞争不那么激烈的时候先赚钱。”
为进一步增加待审核的项目量,白和同事开发了线下的新渠道。
“每两周,我们都会在线下举办‘网络大电影’的路演活动,参加人数大致是60个。”这给网络大电影行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得益于路演活动的开展和口碑的树立,3月份开始,“影大人”每周收到的待审核项目从20个上涨至80个。
4月,“影大人”的上线项目达到3个,单月总融资金额达80万。令白松感到欣喜的是,他在月底做账时发现,扣除人力成本,该月还有一万多元盈余。
白松非常重视与用户即项目投资人的沟通。在用户进行投资前,他都会以“投资有风险,入股需谨慎”的口头禅进行风险提示。每到周末,他和同事们还会专门在各项目的微信群里进行答疑和进度告知。
“我参与过电商、导购、票务三次大战,也做过众筹和投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只有把用户,也就是投资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才有可能把平台做大做好。”白松感慨道。
如今,“影大人”的项目上线频率已步入正轨,每周上线一个项目。截至目前,其入驻投资人数量为631个,已上线项目12个,共筹得资金220万。
今年2月,白松开始与投资方创梦创投接触。
随手翻开“影大人”的财务报表,创梦创投的投资人大为惊讶,“你们都没怎么花钱?!”随即,他的反应从吃惊转向满脸欣慰。
◆ 生于1991年的白松是个名副其实的“90后”
5月底,经过3个月的考察期,“影大人”获得创梦创投的天使轮投资。
之后,白松才知道,投资人是担心他年纪小,一直在暗中观察他,甚至每天翻看他的朋友圈。
接下来,“影大人”将着重提升项目投后的营运能力。“其实就是要让项目更好地盈利。第一是严格筛选项目,第二是调动资源,尽可能地帮项目宣传。”
白松希望到今年年底,公司能实现1000万融资金额和3000位投资人用户的目标。“我们还会拓展更多的品类,如电视剧、网剧、院线电影等。”
“才想起来七点半要和我女朋友爸妈见第一次面,先走一步!”采访结束后不久,笔者与白松于地铁口再次相遇。
他一路小跑,霎时消失在通道拐角。
此时已是晚上七点半。
读完文章,有报道需求的创业者请加Pencil-news,可享受铅笔道可爱萌妹纸的热情服务,加好友请注明“求报道”字样;
如需转载、市场合作,请加微信号xinchao0618。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