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商业咨询管理转行小儿推拿的任昕昕。
文| 铅笔道 记者 赵远
任昕昕拥有两位宝宝。大的4岁,比较瘦;小的2岁,胖嘟嘟的。“他们出生时体重一样。但老二出生不久,我就每天坚持给他做推拿,生病了很少打针吃药;而老大接受推拿比较晚,生病了常去医院。”
这并非她第一次见识到推拿的效用。六年前,她眼见一位中风患者接受老中医半年的推拿后站了起来。深受触动,她辞掉商业咨询的工作,亲手开了一家推拿店。
入行六年后,任昕昕看准新生代妈妈“低药生活”的需求,启动“番小茄”项目。她着眼于小儿推拿的标准化和可复制性,结合线上儿童管理系统和线下体验店两条腿走路。
任昕昕将0~6岁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症状细分为40多个标签,并收集逾千张推拿方子,依靠算法,得出最佳的推拿配穴。
顾客带宝宝到店,技师确认症状后,根据系统推荐的穴位,提供30分钟的推拿服务。用户当天即可在番小茄的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调理报告。
截至目前,番小茄已开设2家线下体验店,开店首月即盈利,日均成交20余单,自有会员103人,复购率76%。
注:
任昕昕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她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2010年,任昕昕第一次接触推拿。一位老中医,依靠纯手法的推拿,治愈了她父亲朋友的中风。她深受触动,辞掉商业咨询的工作,开了一家推拿店。
入行推拿,颇多波折。2014年,互联网上门推拿模式开始冲击线下门店。任昕昕不得已转变思路,启动“大拿加”项目,为推拿店做SaaS平台,百度、滴滴都曾是她合作门店的企业客户。
合作门店增至400家,盈利却不相称。“商户觉得好用,但付费意愿不强。”分析原因,任昕昕觉得没有抓住B端商户真正的需求。“推拿店要的是订单,而不是提高效率的系统。”
运营过程中,小儿推拿项目吸引了她。“十几家合作店铺的小儿推拿项目复购率特别高,同一个会员每周会去两三次。”
任找到这十几家推拿店,想帮其复制推广,开连锁店。
但她的想法撞上了师徒制的壁垒。“传统推拿店的老板常常也是推拿师,整个店的品牌建立在这一个人身上,老板与员工更像师父和徒弟。这种模式太注重个人,难以形成连锁品牌。”
任昕昕决定亲自入局,寻找一个能够标准化且模式可复制的推拿细分市场。
小儿推拿正中她的下怀。2015年年底,任昕昕收集了800多份用户反馈。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90%以上的常患病为消化道疾病(拉肚子、积食等)和呼吸道疾病(感冒等)。“它们处理起来相对简单,可标准化操作。”
3个月后,面向C端用户的小儿推拿理疗项目“番小茄”启动。
做小儿推拿理疗,任昕昕看准了年轻妈妈“低药生活”的理念。“与过去的过量用药不同,新生代的妈妈强调低药生活,能不吃药尽量不吃药,能不打针就不打针。”
她面向0~6岁的学龄前儿童,推出包含9项调理和3项保健在内的推拿服务。9项调理面向流鼻涕、咳嗽、感冒、积食等普通病症;3项保健则是指增高、益智和增强抵抗力。
产品方向确定,她首先从技术入手,开发儿童健康管理系统。
任昕昕将儿童的身体症状细分为眼耳口鼻等40多个标签,“单对舌苔,就要区分舌苔的薄厚、黄腻和位置”。推拿理疗的第一步即是技师通过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勾选相应的标签。
◆
标签化的临床表现
接着她找到三字经、孙重三等五个派别的小儿推拿店和培训机构,收集到一千多张方子。数据化录入后,任对其进行分析。
她设想做一套小儿推拿领域的“阿尔法狗”,勾选症状标签后,依靠云计算,即可得出推拿穴位建议。“在传统推拿理疗中,按摩哪些穴位,完全依赖技师的主观决策;依靠机器计算可以实现标准化操作。”
计算结果由基础方和附加方两部分组成。
基础方是各派别的公认处理方法。“有一些穴位,只要咳嗽了,就一定要按摩。”“基础方的计算准确率可以达到100%。”
附加方则需依靠系统计算,得出最佳结果。“对于相同的症状组合,方子A和方子B可能建议按摩不同的附加穴。但如果治疗结果表明A的附加穴对症状更有效,那么下次遇到同样症状,系统会直接推荐A的附加穴位。”
研发完毕,任昕昕着手招聘技师。技师来自两个渠道:社会招聘和中医院校小儿推拿培训机构选送。
◆
技师为宝宝按摩。
技师同样需经过“番小茄”的标准化洗礼。除统一按摩手法外,还需统一对症状标签的识别。比如,“什么样的情况叫黄苔,什么样的情况叫薄白苔”。
2016年4月,技师端App上线。技师勾选宝宝的症状标签后,系统自动计算出推拿穴位,“整个过程即时完成”。
4月12日,“番小茄”金源店开业。顾客带宝宝到店,技师确认症状后,根据系统推荐的穴位,提供30分钟的推拿服务。用户当天即可在番小茄的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调理报告。
◆
“番小茄”线下体验店
火爆的开局得益于此前的推广。她的第一条推广渠道是“育乎育儿”等育儿类公众号;此外,她还与早教机构合作,互通会员,积累了第二批用户;顾客推荐则是最后一种吸粉方式,“番小茄”会向会员发放亲友卡,鼓励他们邀请亲友前来体验,“差不多七分之一的新顾客是这么来的”。
金源店开业一周后,一位顾客带孩子前来推拿,任昕昕想不到他会为自己带来100万的资金。
这位顾客将“番小茄”推荐给了他的朋友——真情北邮天使基金的创始合伙人杨鹏。
4月的一个下午,任昕昕在中关村海龙大厦见到杨鹏,详述了“番小茄”的产品构想。一周之后,100万种子轮融资到账。
8月,“番小茄”的第二家体验店在望京开业。
截至目前,“番小茄”两家体验店日均成交20余单,共有103位自有会员(分为2000元、5000元和10000元三档),复购率76%。
未来,任昕昕将继续推进开店进展,预计今年共开设四到五家。此外,她准备简化“番小茄”系统,开放给普通用户在家使用。
/The End/
编辑 王 姝 校对 唐 郡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