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犀微光创始人郑昱
文| 铅笔道 记者 王梦瑶
►导语
戴上灵犀AR眼镜,只见一条巨龙骤现身前,摇头摆尾穿梭人群中。
2014年,郑昱创办灵犀AR,专注于研发轻薄款大视野的AR眼镜。今年4月,团队完成了1500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东方富海领投、和君资本和西部资本跟投。
通过耦合光栅和光波导技术,即将上线的灵犀原型机2代已实现AR 3D成像效果,重约100g,镜片厚度仅有1.7mm。
其FOV(视场角)达到36度,相当于身前3米处的58寸电视那么大。用户戴上眼镜,便可同时查看现实情景和动态3D场景。
未来半年,郑昱将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对企业客户的推广销售。
注: 郑昱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柯南与AR眼镜
十几年来,雅虎、谷歌、Facebook等产品陆续出现,郑昱时常好奇,下一波影响世界的科技会是什么呢?
三年前,正在北大读研究生的他浏览网页,意外看到谷歌眼镜。这款宣称拓展现实的产品让他茅塞顿开,线上与线下信息的直接相连或许正是趋势所在。
“戴上眼镜看一杯咖啡,视线中会自动显示咖啡原料、制作过程等。”然而详细查阅谷歌眼镜资料后,郑昱一脸失望,这与他想象中的AR眼镜相去甚远。
在他自小喜爱的《名侦探柯南》中,主人公柯南便有一款类似的AR眼镜,“给坏人贴上标记物后,启动眼镜就能透过镜片定位其位置”。未启动时,它看起来跟普通眼镜毫无区别。
但谷歌眼镜并不能透过镜面查看,而是要经过镜框右上方的小格子(处理器装置),“眼睛要往右上角瞄”,视野较窄,且既不方便又笨重。
要想做出跟普通眼镜一样轻薄的AR眼镜,郑昱需要把画面传到镜面上,让镜面映入视网膜成像从而摆脱小格子。他当即前往图书馆研究论文、技术等,并在学校实验室中操作。
几个月里,郑昱评估了多种方案,包括离轴光学、棱镜、曲面棱镜、波导光学等,并最终选择了光波导技术。
实现单镜片光学成像
转眼已临近毕业,郑昱计划出国。但不管是背单词还是准备材料,他总忍不住中途跑去做波导光学实验,甚至睡到半夜会一骨碌爬起来,上网查相关资料,“停不下来了”。
2014年6月,郑昱转而决定创办灵犀AR,之后陆续有软件、硬件等技术伙伴加入。恰逢智能硬件热,团队还受邀免费入驻了一家孵化器。
期间,团队潜心研发光学成像技术(耦合光栅和光波导技术),至去年5月完成设计。镜片由许多微结构组成,光经过调制处理(相当于编码),从镜架尾端的芯片(或连接电脑)传输至镜片,经过镜片微结构解码,投射至视网膜成像。
但在落地环节,郑昱再次遭遇困境。灵犀AR镜片的加工制造相对复杂,且无前例可循,国内加工厂或做不来,或要价甚高,“做二十片,有的开口就是五百万”。
郑昱一边联系国内外加工厂,一边寻求其它的解决途径。最终,AR眼镜的核心部分在实验室完成,其他配件则委托加工厂。
去年7月,孵化器换了老板要收费,郑昱付不起租金被赶了出来。几人打算搬走实验器材,长驻咖啡馆办公。
这天夜里,团队刚把实验器材搬至过道,迎头就撞上了和君资本的投资人。大家伫足聊了几句,竟相谈甚欢,当晚即确定投资意向。
两个月后,团队获得和君资本3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同月,首批单镜片Demo出厂,镜片厚度仅有1.7mm,FOV达到20度。团队三人齐聚郑昱家中,轮流试戴爱不释手,“非常简陋,那时仅能隐约看到东西”。
实现3D成像效果
在进一步优化清晰度、亮度、对比度、均匀度等指标后,镜片成像质量越来越高。至去年年底,镜片已能呈现完整的彩色图像,比如清晰的电脑桌面。
单镜片成像技术完备后,郑昱开始设计产品。今年4月,团队完成了1500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东方富海领投、和君资本和西部资本跟投。
同时,他完成双目原型机1代的研发,实现了720P的清晰度和30度的大FOV(视场角),“看的很清楚,显示范围相当于3米外50寸屏幕。
◆ 灵犀AR原型机2代展示图
随后,灵犀原型机1代参与了上海CES的展出。在场馆内众多VR产品之间,它格外引人注目。眼镜尾端连接电脑,戴上眼镜后,用户在看到眼前现实场景的同时,也能同步观看电脑上播放的2D视频,“在身前几米处播放,如果有人恰好走过,看起来就像穿过视频”。
体验用户颇感新奇,但郑昱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象中的AR眼镜可以实现线上线下高度仿真,“让人难以区分”。而这意味着,眼镜至少需实现3D成像。
这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需考虑到瞳距不一致、近视等特殊情况,而且“使用同样的设备,不同人左右眼成像可能不一致”。
团队不断实验并优化人机交互,现在的3D成像已能满足公司所有人视觉需求。用户戴上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的人、动物等,比如一条绕圈飞行的龙。但“偶尔还是会有客户两个图像对不上”,对此,郑昱表示会继续优化。
原型机2代即将上线
在此基础上研发的原型机2代或于12月上线,其清晰度、对比度等成像指标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FOV将达到36度,相当于身前3米处的58寸电视那么大。
10月,郑昱决定以销售光学引擎的形式与B端客户合作,“可以培养AR市场,加快其芯片、交互等技术研发”。仅仅一个月,团队已收获15家客户,订单总价约30万。
◆ 原型机2代光学引擎展示图
为方便客户体验,团队为原型机2代增设了交互功能,包括头部追踪、交互界面、手势识别、小游戏等,“就像一个App,用户可以点进去”。
通过优化工艺,郑昱将原型机2代的成本降至原先的50%,在小批量生产中已实现80%的良品率。
从去年开始,团队已陆续申请5个国际技术专利,其中以光学技术为主。“现在眼镜重量约100g,而平时所戴黑框眼镜约60g,还有很大的技术和工艺进步空间。” 未来半年,郑昱在专注技术研发的同时,也会推进产品销售。
/The End/
编辑 邵 希 校对 代 伟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