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家预购”是一个食材B2B电商。
文| 铅笔道 记者 石晗旭
►导语
创办 “铭家预购”以来,吴念龙的目标一直是做“第一家盈利的食材B2B电商”。
自2015年10月“铭家预购”上线至去年7月,平台采用自采自营模式,费力却不讨好:成本重,装车效率等也比传统供货商低。这个过程中,公司近一年内连续亏损。
反思之下,吴念龙下定决心转型撮合,为客户提供一对一VIP定制服务。“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做”,团队只需完成电商本分,通过标准化管理(归集订单、食材品级分类标准)及价格把控,对接北京周边一、二级食材批发市场和中大型餐饮企业,如渝信川菜等。
如今,“铭家预购”月流水稳定在500多万元,盈利主要依靠流水抽成及账期流水抽成。此前,项目于2015年6月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吉利集团。
令吴念龙开心的是,项目虽尚未盈利,但转型后“亏损每个月都在收窄”。至于是否能最终盈利,尚需时间验证。
注: 吴念龙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获吉利集团1000万投资
2014年年底,时任京东商城团购业务负责人的吴念龙渐感上升空间受限。创业对他来说,似乎是条更合适的路。
吴念龙在迷茫中正赶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到京,二人有些私交。吴来到李在北京的办事处,希望与李探讨创业的方向,“吉利集团毕竟也是世界500强,发展到这个阶段都喜欢走些多元化道路,他也想丰富业务线”。
二人不约而同对电商感兴趣,但到底从何落地,他们一时未能决策。商议多次,李书福给出了一个主思路:期货+期权。“并不是说金融,他所谓的期货是将远期需求近期化体现,未来会爆发;期权则意味着物权转让的权利。”
走出李书福的办公室,吴念龙有点懵。他认可李的思路,脑子里转过很多具体落地形式,但都觉得不合适。“就比如钢材,若由电商平台运作,中间价值并不大。两端链条已经很短,就像汽车厂直接去源头找钢厂。”
否决了工业原材料,吴念龙又过了一遍生活基本需求。衣、住、行的互联网市场早被瓜分;食的标准品(调料、速冻食品等)市场虽已格式化,但非标品(生鲜蔬菜)的电商产品并不多,“也就是美菜等,全加下来十个指头数也就差不多了,这片海相对清静”。
两个月中,吴念龙辗转反侧,至今总算有了决定:做非标食材的B2B电商平台,为餐饮企业解决供应链问题,包括中大型餐饮企业及企事业食堂等。
决心一下,吴念龙和京东团购出来的三四个人开始“扫街”,做市场调研。结合做团购时期积累的资源,团队开始摸索各类餐饮企业的需求,及其日常运作方式。
一圈走下来,团队有点头疼。虽然餐饮老板多半觉得模式方便,但素质不一的情况下,总会出些状况。要么对互联网接受能力不足,觉得网上下单不靠谱,非要走纸质单据;要么有些不讲理,要求前一天晚上再下单及账期要长等。
即便如此,吴念龙还是觉得可行。此后,他梳理思路,做出具体方案——采用自采自营的模式。“各餐饮企业需要的食材不一样,有需要粗一些的萝卜,有要细一些的,自采自营能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经过与吉利集团对方案的反复推敲,2015年6月,后者的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到账。7月1日,吴念龙正式创办“铭家预购”。
自营转撮合
此后,团队投入平台开发。在吴念龙心中,系统必须具备归集订单的能力,而非单纯的客户下单、平台送货。“这就比京东的系统还多一个层级,我们费了很大的劲儿去做。”
同时,团队计划从源头自采,穿行于北京周边的田间地头。吴念龙想,源头采购价格肯定最低。然而,事实却让他大跌眼镜。
这天中午,团队顶着炎炎烈日,站在田垄上跟一个大爷搭讪。被问到收土豆价格时,大爷憨憨一笑:“一块五一斤。”自然也必须先交钱、再拉货。
结果再打听下去,团队发现,“村长等人要是收土豆单价连五毛都不到,而且还可以一年后结账”。
价格谈不拢之外,吴念龙觉得自源头采购,仓储配送也是问题。餐饮老板只愿意前一天晚上十一二点下第二天的单,免去自己库存烦恼;早上八九点钟,平台就得把食材送到,从田里拉货根本来不及。再加上仓储中转耗损,成本太高。
因此,团队将采购端后移至供货商,“虽然采购价格高一些,但成本反倒更低”。
相比于上游,团队跑下游市场反倒顺利。“餐饮企业为了方便,无论需要多少种类的食材都希望从一处购齐。一个客户恨不得要几百种东西,但每种都不多。”
“铭家预购”自采自营恰可以满足需求。甚至一个客户只需要两朵百合花,团队都会为之解决。
平台开发后,吴念龙抱着验证模式的心态,于2015年10月上线“铭家预购”试运行。
然而,自营之重让吴念龙始料未及,“每一个订单都是赔的”。客户日益增加,烧钱势头越发明显,“如果做一个订单亏1元,十个订单可能亏15元”。
数月经营,吴念龙不得不反思,“还是应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哪怕是装车一件小事儿,团队小心翼翼半天,一辆金杯也就勉强装下两三千块的食材,而且还容易挤压蔬菜的叶子等造成坏损;而供货商自己,能塞进去五六千元的东西,“而且叶子菜拿出来仍然饱满”。
这种非专业,除了导致成本高外,还使得团队对食材质量的把控并不得心应手。而供货商浸淫市场多年,对客户需求了解甚于团队。
至去年7月,公司在月流水渐达500万元的情况下,近一年中亏损不断。吴念龙下定决心,回归自己擅长的平台运营,转型撮合。
标准化管理
团队一边着手拓展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餐饮客户;一边为把控撮合交易制定流程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为保证配送方便,团队于北京东西南北各角对接一、二级批发市场。对吴念龙来说,与供应商合作洽谈顺利,“相比以前他们成立多人部门接单配送的传统方式,与我们合作也算是拓展了市场,并且方便一些”。
在质量把控上,团队着实花了一番心思。为保证食材满足不同客户要求,团队将各类食材分为A、B、C甚至D等级,每一级又细分“+”和“-”档,与供货商处食材标准一一对应。
平台改造后,客户登录系统时“千人千面”:每个客户仅能看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后台的描述、照片、等级划分、SKU等,完全根据洽谈合作时客户提供的资料呈现,“这就是一对一的VIP服务”。
之所以如此,因为吴念龙要卖的是服务,“也就意味着客户让我报价,我第一反应不是告诉他黄瓜多少钱一斤、茄子多少钱一斤,而是先问他需要什么样的茄子或黄瓜,就跟海外代购一样”。
商品价格由平台制定,定价与餐饮行业正常采购价格一致,不会更高,也不会更低。“客户就是图我们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把控,所以我们提倡价格合理,该上浮的时候上浮,该下降的时候下降。”
平台设想很好,但真正落地时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难以避免与供货商及客户间的小摩擦,包括价格方面。但随着订单积累,团队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独特的定价体系,“供货商至少能给我们打85分以上”。
有的客户则“简直是胡闹”,结账时,非要讨价还价,甚至直接要求抹掉几百块,“尤其是小型饭店”。每到这时,团队只能据理力争,保障自己的利益。但随着合作的大型餐饮企业增多,不讲理现象在逐渐减少。
“铭家预购”还为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经过风控体系审核,平台可为靠谱的客户垫付款给供货商,从中收取账期扣点。
截至目前,“铭家预购”单月流水稳定在500多万元,服务餐饮企业包括渝信川菜等。平台盈利主要来自销售流水抽成及账期流水利息。
接下来,吴念龙计划尽可能放大盈利客户群体,向收支平衡前行。此外,他计划融资,将模式复制到北京之外的市场。
/The End/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刘金策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