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n App创始人石柱
文| 铅笔道 记者 魏本源
►导语
就在上周,石柱前往北京开拓市场。到一家餐厅后,按照惯例,他在Bon App上签到。随即,一位挪威用户给他发来信息。当天下午,从未谋面的两人,一聊就是3小时。
石柱说,这就是他想要做的东西,以食会友,通过美食连接不同的人。
2015年5月,石柱成立Bon App。Bon App支持中英文两种语言的美食检索、推荐及餐厅排名。用户可在线发现不同城市的美食,关注超级吃货,了解最新动态,还可创建个人页面,分享食评,抑或发起聚餐,来场“食遇”;商家可通过后台系统精准营销,也可和客户实现更多互动。
目前,Bon App收录餐厅以国际餐厅为主,其中使用平台系统的商户有2000多家,付费商户30多家;注册用户中,60%为在异国生活的外国人,30%为本地人,10%为深度游客。
注: 石柱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被拒7次合伙人终入伙
在美国读MBA时,石柱从没想过自己会创业,“所有关于创业的课程都没选”。
2010年,他来到上海。作为达特茅斯学院上海校友会的负责人之一,每月聚会时,他都要负责找餐厅。一年多时间里,他慢慢积累起自己的数据库,Excel表格集满了300多家餐厅。
石柱发现,身边很多朋友都有同样的苦恼,“经常不知道去哪儿吃”。在上海生活一段时间后,他性格中叛逆的东西也被激发出来了。渐渐地,石柱有了创业的想法——以消费数据为导向,为用户提供精准美食推荐。
2012年年底,石柱开始筹备项目。但是想法虽然好,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首先,团队搭建就是一道坎。苦于找不到技术合伙人,石柱只好把项目外包给软件公司。做出样本后,他就带着系统参加各种Workshop和产品经理大会,试图找到合伙人。“这个系统并不是可以直接使用了,而是让别人看到你的执行力。”
通过一个大会组织者,石柱认识了一位软件工程师。但是,5个月的时间,谈了7次后,对方还是把他拒绝了,理由是彼此都没有餐饮行业的资源和经验,“做起来会很痛苦”。
为了打消对方的疑虑,石柱登录领英,把上海地区有餐饮或饮料行业背景的人都搜了一遍,最后筛选出3个人,一一发去私信。有两个人回了他,“其中一个女孩还以为我要约会”,石柱笑了笑。聊了5次后,女孩决定加入,成为市场合伙人。
◆ Bon App团队,20几个成员分别来自7个国家。
第二天,石柱就叫来了拒绝他7次的软件工程师,三人第一次会面,有了经验丰富的市场合伙人,工程师也随即决定加入。至此,团队终于搭建起来,此时已经是2013年10月。
产品方向一波三折
团队成立后,历时两个月,他们做出了第一款产品。通过后台系统,平台可以为用户在线订位,同时帮助餐厅精准营销。
但是,在没有流量的情况下,餐厅老板并不买账。2014年春节,石柱想要转型,决定先从C端用户做起。
此时,一个美国人找到他,想要加入团队。石柱想了想,上海的外国人已有17万,团队也有很多资源,于是,他干脆做起了老外版大众点评。
为了收集餐厅信息,石柱从最笨的方法开始做起,他从网上找到餐厅联系方式后,一一打电话确认,再做后期加工。就这样,他最终录入了1800个餐厅的完整信息。
2014年5月,新版App正式推出。为了吸引种子用户,石柱办了一场party。他找来30多个活跃于英文媒体的外国用户,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创业理念,并邀请他们入驻平台,撰写美食评论。结果多数人纷纷响应,“用500块钱的啤酒和25只烤鸭,就把他们忽悠了”,石柱笑道。
没多久,App平台的评论就超过了1000条。再加上一些优惠活动,很快,平台就在上海的老外圈中传播开来。
过程中,石柱发现自己很喜欢和用户打交道,“结识朋友,美食是一个天然的渠道”。
10月,石柱团队获得来自英诺天使基金领投的450万元投资。有了资金的加持,他想做的更多——不限于美食点评,而是把用户由外国人拓展至中国本地人,通过美食把大家连接起来。
确定美食社交方向后,石柱想给产品起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要同时兼顾中外用户,还要体现美食社交的产品属性。然而,要同时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在想了276个名字后,石柱最终把产品命名为“Bon App”。“Bon在法语是‘好’的意思,Bon App是‘祝你好胃口’的简称,又有App做后缀,大家一听,就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2015年5月,Bon App上线。但是,几个月后,社交板块依然不见起色。时值资本寒冬,到了8月,石柱预感到资本寒冬短期内不会离开,“必须找到盈利模式,尽快赚钱”。
◆ Bon App页面
于是,石柱又把项目转向线下,“这样离钱近一点”。9月,“食遇”板块上线,平台向餐厅收取一定佣金,用户通过美食线下见面。石柱团队一个一个地对接餐厅、办party,但还是被很多用户放了鸽子,导致很多局都没办成。
11月,账上余额所剩无几。本来新一笔融资就要进帐,但结果还是没来,再加上产品没有方向,这次乌龙事件对团队的打击非常大。石柱召集团队,让大家自行决定去留。第二天,所有人都一致表示要留下,“因为在这里,大家有共同的目标”。
一场活动入账200万
转眼到了2016年,项目依然没有起色,但是资金几近花光。石柱想到一年前办过的一场大型活动,活动本身并没有赚钱,但是品牌效应非常好。
4月,石柱决定孤注一掷,再办一场活动。“当时的预想是能赚十几万就谢天谢地了。”结果,赞助商出了150万元,石柱和小伙伴都惊呆了。
不巧的是,活动当天下起小雨。本以为活动要泡汤,但是雨停后却陆陆续续来了5000多人。偌大的场地上,有30种中外菜系,还有喝啤酒大赛、吃热狗大赛等。凭借门票收入和赞助费,石柱赚了200万元。
这笔应急资金总算让团队活了下来。尝到甜头后,10月,石柱准备再办一场活动。但是,由于赞助商多是国际品牌,决策链条长且多变,最终几个商家临时退出,活动没有成行。赞助商的难以捉摸,再加上天气和政府批文等因素,使户外活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石柱意识到,不能老是等着大单子,要把细水长流的东西做起来。
11月,他代表中国区前往谷歌参加全球创业加速器。在那里,他有了一些个人意识上的突破。反映到产品上,石柱的目标也变得非常明确。他把用户锁定为在一个国家生活的外国人、讲英文的本地人以及深度游客三个群体,并计划将产品拓展至全球主要的旅游城市,如香港、新加坡、东京、曼谷、巴黎、柏林、汉堡、巴塞罗那、阿姆斯特丹等。
回国后,石柱开始测试针对餐厅的广告和SaaS板块。通过Bon App,商家可以精准营销,也可以和客户实现更多互动。结果,SaaS年复购率为95%,这让石柱信心大增,决定把其作为长期主力产品。
◆ Bon App用户个人页面
在Bon App平台,用户可以发现不同城市的美食,关注超级吃货,了解最新动态,还可以创建个人页面,分享食评,抑或发起聚餐,来场“食遇”。
目前,Bon App收录餐厅以国际餐厅为主,其中使用平台系统的商户有2000多家,付费商户30多家;注册用户中,60%为在异国生活的外国人,30%为本地人,10%为国外深度游客。
据石柱透露,接下来,Bon App将继续扩大B端商家用户,积累更多美食评论和内容,推动用户通过美食还原真实社交,并将产品拓展至更多城市,如东京、曼谷、台北以及部分欧洲和美国城市。
/The End/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王 琳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