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铅笔道 记者 赵芳馨
五道口智造大街D座大楼前,真机智能的几位工程师正在调试机器人。明黄色箱体、6个圆形轮子,经历三次迭代,它才定型为这般萌萌模样。
而刚诞生时,这个国内最早的无人配送机器人还像一个实验室的原型机。彼时,其创始人刘智勇也被一些媒体称为“无人配送机器人第一人”。
此后至今的一年多时间内,京东和菜鸟旗下的配送机器人也相继亮相。巨头入局,刘智勇却并不惊慌,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第三代样机完成3000公里路测,并与高端地产商、即时物流公司等十几家客户合作。
注: 刘智勇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天生创业者”
说话言语从容,刘智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性格温和,“并不像是会休学创业的人”。
他对自己的评价则是天生的创业者。所以在爱因斯坦的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攻读博士时,他为了创业而休学。虽然跟随大师做学术也很有兴趣,并取得了很多学术成绩,但他觉得自己真正的天赋是创办一家伟大的技术公司。
刚走出校园的刘智勇并没有急于创业,拒掉谷歌(苏黎世)工程师offer,而选择进入阿里巴巴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他带领团队研发核心人工智能项目,为了日后研发无人配送机器人打下基础。
说起配送,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本身都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需要机器人的物理搬运才能彻底解决。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发展,配送这个古老的难题在当前这个节点,开始寻求机器人的解决方案。
2014年到2017年,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如Starship、Marble等数十家配送机器人公司。但在国内,这一领域暂时还寂静无声。
刘智勇想打破空白。多年来他都在积蓄力量,无论是博士期间所学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还是在阿里巴巴负责“瓦力超级大脑”项目带来劳动力的迁移,都与无人配送机器人关联密切。
2016年7月,他与之前一起欧洲留学的好友在清华大学x-lab注册成立了真机智能。清华大学x-lab为其提供一年免费的办公空间,还提供下一代技术教育基金的支持。真机智能也就在这里拉开了序幕。
摆在刘智勇团队眼前的有两条路:和Starship一样采用视觉导航,还是激光雷达SLAM方案?
激光雷达成本居高不下,也为了先试水,团队优先尝试了视觉方案。第一代产品造型简单,只有4只轮子的小车底座搭载着1个工控机和几个摄像头等传感器。
为了测试算法而生的机器人,自主导航任务并不稳定,但它却是国内最早出现的无人配送机器人。
此时,距离刘智勇创业仅两个月。真机智能1.0机器人已见诸各媒体,他也被称为“国内无人配送机器人第一人”。
媒体的报道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某媒体发布对真机智能的报道15分钟后,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邀请他去Plug and Play聊聊项目。
正在清华大学里带着团队调试小车的刘智勇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一家骗子公司,或者找上门来的FA?”
百度了一下他才知道,Plug and Play在美国硅谷极具名气,曾投资过谷歌和PayPal。凭借此前的工作和技术背景,加上一个基础版实验小车,刘智勇当场收获Plug and Play的投资意向,一周后,近百万的种子轮资金到账。
“动真格”的机器人
从自己投钱到资本支持,2016年11月,真机智能启动2.0机器人研发。与第一代测试算法不同,2.0版本是“动真格的”。
基于视觉SLAM的方案成本低,但是稳定性较难保证,而激光雷达的情况正好相反。若采用激光雷达SLAM方案,7万元一个的激光雷达无疑是机器人中成本最高的一个部件。
但为了机器人的感知和定位效果,刘智勇果断引入多线激光雷达。同时他相信激光雷达的降价是必然,这是一个正确的技术发展路线。
在感知层面,机器人依靠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完成对周围环境中目标的检测,同时基于雷达数据构建地图和定位——让机器人知道自己在哪儿。
其中最难的部分在于让机器人知道自己的位置,因为涉及到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比如GPS的精度不高,需要融合惯导来获取一个全局位置。即使如此,有时机器人也可能会因为外部环境复杂性而定位失效,所以还要加上点云数据的匹配,才可能提供高精度的全局位置信息。
刘智勇和团队要做的,就是传感器融合+匹配特征,最后获得一个厘米级精度的位置。“我们对某片地区有过建图,机器人再次经过的时候,身上的激光雷达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扫描,进行特征提取,再与之前的数据匹配,就能精准判断它在哪里。”
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设计师也在同步设计3.0版机器人。今年6月,第三代无人配送机器人样机组装完成,明黄色车身是可以承载包裹的箱体,底部有6个圆滚滚的车轮,自带“萌”属性。
站在五道口智造大街上,远远望去,机器人像是一个学会走路的“孩子”,速度虽慢,却一步一步走得稳当。
3000公里路测
距离智造大街不算太远的地方,就是刘智勇的母校清华大学。平日里,他和同事常常带着机器人在校园里测试,很多时候甚至就让机器人停在路边过夜。
所以第一次路测,他把清华大学作为首选之地。计划中,机器人从紫荆公寓后的一个快递服务点出发,到达另一栋学生公寓楼下,把包裹交到一位学生手中。
此前,这位学生收到来自云端的一条短信,大意是:“您的包裹将由机器人送达,点击以下链接,箱体门会自动打开,帮助您取出包裹。”
上午10点钟,机器人准时从快递服务点出发。这条2公里的路,机器人“走”起来慢悠悠的,偶尔碰到行人或障碍物,它会主动选择紧急制动(即停下),或者绕行。
在充满高科技新物种的清华大学,除了一些专业相近的学生兴趣浓厚各种盘问,无人配送机器人仿佛天然融入了校园的生活场景。刘智勇的心情也一如往常般平静。
要知道,他和团队在此之前已连续加班两周,所有的工程师都曾充当“障碍物”来测试机器人。所以到了真正的路测,毫无疑问,他知道它会成功的。
2公里的路,小机器人“走”了十几分钟,安全无恙地把包裹派送给学生。虽说早已预料到结果,刘智勇还是和那位学生一样心情激动。
对他来说,路测的成功也意味着团队研发的ZROS和智能调度系统顺利运行。除了机器人本体算法,调度系统更是公司的核心。嫁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智能调度系统更像是机器人的“指挥官”,能够实现在线实时的零人工干预,完成派单和跨系统对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来进行预测和决策。“我们做到了用机器管理机器。”
据悉,2017年5月,真机智能又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黑马基金在一周时间完成了交割。
此后,第三代无人配送机器人陆续在清华大学、中关村智造大街、多处高档小区完成3000公里路测,并可以在封闭园区内长距离、长时段稳定工作。凭借机器人自主导航的稳定表现,真机智能也与十几家客户达成合作,如高端物业小区、即时物流公司等。
未来,真机智能将垂直于无人配送机器人领域,研发室内和室外各一款机器人,强化调度大脑,彻底解决封闭园区最后1公里和最后100米配送问题。就像近日在北京云栖大会人工智能峰会做主题演讲时,刘智勇所说的:“垂于一线,纵深千里,专注无人配送服务,赋能全社会。”
/The End/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邵毛毛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